WTI破8了,12月WTI原油交割期價為每桶77.2美元。這已是石油價格在6月高位上連續第五個月下跌。
1985年-1986年我第一次出國在埃克森休斯敦國際公司接受培訓,正碰上石油價格大跌,休斯敦經濟一片狼借,石油圈不少人失業。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油價的威力。
1998年那次石油大跌我在北京工作,當時中海油總經理衛留成講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們控制不了油價,但我們可以控制成本。”為了控制成本,中海油全員減薪10%。
2005年我作為中海油服的執行副總裁/董秘負責海外并購業務,在2008年美國金融泡沫破滅之時我們完成了對挪威AWO鉆井公司的收購交割,收購金額近27億美元,至今那還是中國最大一宗油服公司收購案。當時油價短短幾個月從147美元/桶狂跌至40美元/桶。買方投行之一的雷曼公司在金融風暴中破產,此次收購的成功費最后給了收購雷曼亞洲部分的野村證券。隨后我離開崗位,開始了能源經濟研究工作。沒有領導明說這次調動與AWO公司收購有關,但非正式的此類傳言不少。盡管此后幾年中海油服的良好經營業績與此不無關系,那已是后話。這是我第三次身臨其境,感受到石油價格下跌的傷害。
這次油價又跌,四個月跌掉近30%,甚至有分析師說這一輪會跌到50美元/桶才能反彈。大概沒有一種商品像石油這樣受到如此廣泛關注,但沒有人敢說自己真的準確知道石油價格,否則他早發大財了。
這一次我可以以過來人和看客的身份,以我幾十年的行業經歷和近十幾年分析思考的積累,來做自己的判斷了。
石油時代尚未終結,但石油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霸主地位不再堅挺。1965年石油第一次超過煤炭成為第一能源,當時石油的份額是37%。1973年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到達45%的頂峰。歐佩克的能量和影響力與當時的能源結構密切相關。第一次石油危機就發生在這一年,美國為首的OECD國家一方面迅速收斂了鋪張的石油消費方式,另一方面迅速尋找到了新的石油勘探開發領域,海洋石油工業迅猛發展起來,北海、墨西哥灣、西非等地先后發現了大量石油。
1970年到1980年十年兩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了近10倍,歐佩克等資源國加快完成了石油國有化。跨國石油公司也加緊開拓新的勘探領域,尋找新資源;技術突破讓跨國石油公司有魄力有能力走向新區;石油價格升高更成為西方國家提高能源效率的巨大動力。到上世紀80年代后半期,新投資新領域形成的富余產能竟占了當時總產能的25%。
過去100多年,石油從未稀缺過,石油價格的激烈波動是1973年石油危機后才出現的特有現象,不僅與市場供需關系相關,還與美元對黃金的匯率密切相關。
1998年和2008年兩次油價下跌都是金融危機造成的。十年間,石油價格曾因中國需求一路高歌,從2000年的20美元/桶走高到14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美國頁巖氣革命孕育在這個時期,巴西深水和伊拉克石油開放也成型于這一時期。
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一度影響到一些項目投資,一旦經濟復蘇,石油供需又進入新的增長周期,石油價格也再次回升。
能源轉型不僅僅是新能源的崛起,還由于技術進步帶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不同能源之間替代的可能性。電力不是一次能源,但人類近一半的能源消費來自于電力,在歐洲更達到60%,這一比例正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增加而不斷提升。
過去200年,能源轉型的軌跡清晰可循,就是從高碳到低碳的轉型。煤炭和石油都是高碳能源,不論是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還是德國的新能源革命,都是在革高碳能源的命。
電池儲能技術正面臨新的技術突破,可控熱核聚變等新能源的技術路徑更值得期待。低碳道德、氣候變暖控制也日益被接受。碳稅、碳交易等正逐步推開,低碳能源成本的劣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盡管爭議還很多,新能源的經濟性也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但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毋庸諱言,石油供需的周期性還會出現,就像前幾次石油價格的升跌一樣,基本面造成的價格起伏不會改變。但與歷史上任何一次都不同的是,這一次石油價格下跌是結構性的,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不可逆轉,石油可被替代的技術和商品已經出現。今天的特斯拉也許替代不了豐田和大眾,但誰敢保證下一個什么牌子的電動汽車不是另一個蘋果和阿里巴巴對傳統模式的顛覆呢?
石油在經濟中的地位下降已經持續多年,也將繼續下去。石油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就像“鋼鐵元帥”不再威風一樣,不管你喜不喜歡,新的時代總會來臨,就像日升日落一樣自然。
石油在經濟中的地位下降已經持續多年,石油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就像“鋼鐵元帥”不再威風一樣。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