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生物質能迎來發展好時機

2015-01-13 14:23:18 中國化工報
        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目標為:到201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2009年的70%降到63%,天然氣以及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從2009年的3.9%、8.3%提升至8.3%、11.6%。然而,201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僅為9.8%。為此,在去年11月4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要求“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時”。對比“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1300萬千瓦時”的目標,新的目標已經翻了一番。面對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生物質能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對此,中國化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利好政策助推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1月19日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為確保這一目標得以實現,《行動計劃》還部署了積極發展交通燃油替代,加強先進生物質能技術攻關和示范,重點發展新一代非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以及微藻制油等一系列技術研發和示范項目。同時,《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城鄉用能方式變革”也對我國能源革命及農村城鎮化的能源供給提供了指導性方案。

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強調,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

此外,2013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三條基本原則:第一,要以人為核心,注重質量的城鎮化;第二,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還要保障糧食安全。第三,集約、低碳、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業界專家普遍認為,上述三項原則也為生物質能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程序認為,第一點原則中的均等公共服務包含能源消費均等服務,特別是燃氣、供暖;第二條原則得靠給農民提供支柱型產業和就業機會來實現新型城鎮化;而第三條原則中的“低碳”意味著不能夠依靠高碳的化石能源來搞城鎮化,和諧相處就意味著要保留農村的田園風光。

“城鎮化的主體是發展中小城鎮,所以城鎮里的產業、工作崗位,發展綠色城鎮化及農民城鎮化后能源需求劇增等問題急待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春元認為,由于生物質能產業植根于“三農”和圍繞中小城鎮,其可以為中小城鎮發展提供工作崗位和綠色能源,能夠有效緩解城鎮化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壓力。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秦世平表示,城鎮化將推進土地流轉,促進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有利于解決生物質利用產業的原料的機械化、規模化收集的問題。可以預見,生物質能利用產業原料收集的效率將會提高,原料收集成本將會降低,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除了能源革命以及新型城鎮化的需求,技術變革也為生物質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繼以成型燃料供熱/發電和一代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質能源發展的一次浪潮,當今世界生物質能源技術與產業發展中發生兩件事具有開創意義。石春元表示,國內即將迎來以BTL(生物質制油)、二代乙醇和BNG(生物質天然氣)等先進生物燃料大規模開發的二次浪潮。在BTL熱化學平臺上氣化-合成技術的突破,不僅對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也可以對木質素實現高端化利用。在生物平臺上BNG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生產使生物質能源更具科學和實踐意義上的魅力。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技術革命和原料革命。

同時,發改委2014年11月26日專門發布了一個《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為生物質能的發展提供了融資支持。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風光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和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進入清潔高效煤電項目建設、燃煤電廠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領域。

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中國工程院的咨詢報告顯示,我國不含太陽能的本土清潔能源,近中期可年收集作能源用的資源量相當于21.5億噸標煤,即可占2013年能源消費總量的40%,如果再加上太陽能,則可以占到半壁河山。國內各類清潔能源的資源量及占比排序分別為:生物質(11.71億噸標煤,占比54.5%)、水電(5.84億噸標煤,占比27.2%)、風電(3.35億噸標煤,占比15.5%)以及核電(0.58億噸標煤,占比2.7%)。其中,生物質資源量是水電的2倍和風電的3.5倍。2013年我國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的實際產能分別折合為5191.5萬噸標煤、4722.1萬噸標煤和4117.5萬噸標煤,生物質能源處在首位。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朱明表示,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國內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秸稈和農產品等可加工剩余物折合約4.3億噸標準煤/年。2013年,國內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850萬千瓦,年發電量370億千瓦時;生物燃料乙醇產量200萬噸/年,生物柴油50萬噸/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利用量約800萬噸/年;包括沼氣在內的生物質燃氣利用量約160億立方米/年,生物質能利用總量約3500萬噸/年標準煤。

據了解,《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年供氣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500萬噸。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我國生物質能儲量豐富,且生物質能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應用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拓展。

數據顯示,2013年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能利用占0.53%。2013年生物質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0.80%。我國每年可以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4億噸,如果全部利用,約占2013年能源消費量的10.6%。

秦世平認為,從能源結構角度看,盡管生物質能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比例有限,但這并不妨礙中國生物質能產業成為“下一個巨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生物質產業不僅需要發展,而且必將優先發展。

國外經驗值得借鑒

相對于國內的剛剛起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生物質能在國外正有序發展,已趨成熟。

據記者了解,2005~2011年是美國生物液體燃料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料生產國。2012年美國取消了玉米燃料乙醇的稅收補貼,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滯緩下來。目前,美國生物乙醇約占汽油消耗總量的10%,生物柴油約占車用柴油消耗總量的1.5%。此外,美國對生物柴油也采取高補貼政策,其將成為生物燃料的主要增長點。

“美國生物質能源市場化利用率較高與美國豐富的作物資源緊密相關。”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主管康利平表示,目前美國利用的生物質資源主要來自農林生物質資源,而且美國規劃增加利用的部分主要來自能源作物和農林廢棄物。此外,美國生物質能源利用的發展與整個國家大的政策框架設計密不可分。在美國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中確定了生物液體燃料對交通燃料的補充替代,要求化石燃料供應商每年達到一定比例的生物燃料混配。

資料顯示,目前生物質能源占美國能源消耗總量的5.4%,比風能、水能以及太陽能的利用率都要高。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未來這一比例將增加到2040年的7.1%,其中液體燃料的份額也將由目前的1%增加到2%。

與美國相比,歐盟生物質能產業起步早,發展迅猛。據2012年11月歐洲生物質能源協會(AEBIOM)發布的《2012歐洲生物能源展望》顯示,201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1.52億噸石油當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0%,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12.4%。其中生物質能源消費總量達1.18億噸石油當量,約占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的77.6%,占歐盟所有能源消費總量的8%。從2008~2010年,歐盟木質生物質產量增長了20.5%。在供暖行業,生物質能供暖占可再生能源供暖的93%,滿足了歐洲總體供暖能源需求的12.9%。在電力行業,生物質能發電占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的16.85%,歐洲63.59%的熱電聯產由生物質能提供。在交通行業,2010年歐洲交通行業消耗的生物燃料達1320萬噸石油當量,約占交通行業消耗燃料總量的3.63%。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駐華代表處副首席代表穆思文表示,德國在沼氣生產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原料基于農業廢棄物、能源作物、生物垃圾。2012年德國23.6%的電力消耗來源于可再生能源,約31%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來自生物質,2/3以上的生物質電力來自沼氣/生物甲烷。到2013年沼氣發電廠建成7750個左右,發電裝機容量3450兆瓦左右。

“2012年丹麥生物質能利用量為1600萬噸標煤,占丹麥能源消費總量的32.4%;2013年中國生物質能利用量僅占能源消費總量的0.53%,但利用總量達2000萬噸標準煤。”秦世平表示,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量約為2億噸標準煤,未來市場空間較大。

多元發展格局顯現

秦世平表示,目前國內生物質發電一枝獨秀的現狀必將改變,并最終形成生物質熱電聯產、成型燃料、生物質燃氣、液體燃料多元化發展的局面。生物質能源將進一步融入化石能源體系,而化石能源體系為生物質能提供服務和保障,也必將由“恩賜”變為和“責任”。

對于生物質能未來的發展方向,石元春認為,在政府意愿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未來行業將沿著五大系列發展。

第一,生物質發電已具基礎,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2013年全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200余項,并網容量7790兆瓦,上網電量356億千瓦時,約當于三峽電站1/3的發電量,計劃2015年底發展到780億千瓦時。目前,國內生物質發電消耗的生物質原料已經達到了7000萬~8000萬噸的規模。為了避免和其他的生物質品種的原料爭奪,未來生物質發電的重點不在擴大規模,而在通過與成型燃料多聯產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成型燃料市場有望井噴式發展。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2017年底,京津冀和山東將減少煤炭消費量8300萬噸。為保證這一目標得以實現,《行動方案》還提出了“煤改氣”方案。我國天然氣儲量有限,2010年產量948億立方米,2015年計劃1565億立方米,新增617億立方米,而僅京、津、冀、魯需要替代燃煤量折合天然氣就需要1000億立方米。

據了解,未來國內“煤改氣”計劃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煤改成型燃料”來完成。目前,國內每年有秸稈和林業剩余物8.2億噸。到2015年成型燃料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5000萬噸,同時有52萬臺中小燃煤鍋爐需要7.2億噸標煤替代,所以有很大的替代市場。

第三,生物燃氣商業化生產已趨成熟。

生物天然氣在歐洲得到了迅速發展,2011年歐盟27個國家已有12400個大型沼氣生產廠,年產量相當于100多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計劃2020年要達到459億立方米。其中,德國的大型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工程已由2000年的850個增長到2009年的4780個。2006年瑞典生產的車用生物天然氣為2500萬立方米,超過了化石天然氣消費量(2000萬立方米)。

與國外相比,我國生物天然氣資源豐富,商業化發展趨于成熟。近年來,廣西、北京、山東、海南等地已開始有日產1萬立方米以上的商業化BNG生產銷售。未來只要政策與資金到位,就將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第四,燃料乙醇瞄準秸稈多聯產。

2002年中國以陳化糧為原料發展燃料乙醇,2006年即以年產152萬噸而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糧食市場的變化,政府停批糧食乙醇,鼓勵發展非糧乙醇,積極推進纖維素乙醇均未果。年產150多萬噸的燃料乙醇紀錄從2006年一直保持至今。

世界上久攻纖維素乙醇不克,但是預計3~5年這一困難即將得到突破。隨著國外技術不斷成熟,不少國內企業可開始著手用酶法水解五碳糖與六碳糖聯產沼氣、肥料,木質素加工建材或發電等商業化經營。目前,我國仍然有1億余噸的秸稈被露天焚燒,而多聯產將使單一產品的加工成本不斷降低,用秸稈多聯產生產纖維素乙醇,聯產沼氣、建材、成型燃料、肥料等產品的工藝路線將得以大力推廣。

第五,生物燃油將朝向氣化—合成方向發展。

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約占生物質組分1/3的木質素只能以燃燒或熱解的辦法用于能源。未來,氣化—合成技術則能將木質生物質原料高效轉化為高品質的生物柴油、輕質油以及航空煤油。這項項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物質原料革命,有可能使中國近億公頃邊際性土地成為廣袤的生物質油田。(記者王卓峰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生物質能,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