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抓住關鍵的標志性工程,力爭盡早開花結果。基于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創新,以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突破口,加快構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對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能源問題關系國計民生,關系人類福祉,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特別是進入21世紀,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導致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諸多全球性難題,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建立在傳統化石能源基礎上的能源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霧霾頻發威脅群眾健康。化石能源資源有限,而清潔能源取之不盡。近年來,以電為中心、以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征的能源變革蓬勃興起,正在深刻改變世界能源格局。清潔能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轉化為電能,并通過大電網實現優化配置、高效傳輸和便捷使用。隨著特高壓的成功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突破,電網功能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成為具有遠距離、大規模、多品種配置能力的綜合能源運輸體系,是清潔能源高效開發利用的基本載體。
立足能源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思路,即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世界各國電網互聯互通,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服務范圍廣、綠色低碳的能源優化配置平臺,全面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在能源開發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在能源消費上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這是解決世界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治本之策。
我國資源緊缺和能源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而周邊國家能源資源豐富。以“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推廣應用特高壓技術,加快電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對于落實中央“一帶一路”戰略,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帶動裝備產業走出去,實現與周邊國家合作共贏、和平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特高壓是世界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輸電距離可以達到2000~5000公里乃至更遠,特高壓電網具有更大范圍調配資源的能力,能夠實現清潔能源在世界范圍互聯互通、優化配置,這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中國特高壓發展世界領先,已經建成了3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和6個特高壓直流工程。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推進納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和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加緊啟動后續“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著力構建“三華”(華北、華中、華東)特高壓同步電網。到2020年建成國家電網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9回跨區特高壓直流工程,形成東北、西北、西南三個送端和“三華”一個受端的堅強國家電網。同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推動西南水電和西部、北部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外送,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的能源配置新格局,有效解決清潔能源發展和東中部地區霧霾問題。我國特高壓骨干網架的全面建成,將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保障能源安全、促進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前景廣闊。國家電網公司將積極開展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電力能源合作,加快推進有關特高壓聯網工程的規劃、前期和建設工作。到2025年基本實現與周邊國家電網的互聯互通,建成連接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負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顯著提高各國能源協調互濟和安全保障水平,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的重大突破,有力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化合作,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產業升級,實現各方共贏。
展望未來,以“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互通為突破,經過洲內跨國聯網、跨洲聯網和全球互聯三個階段,到2050年將建成由跨國跨洲特高壓骨干網架和各國各電壓等級智能電網構成的全球能源互聯網,連接“一極一道”(北極和赤道附近地區)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以及各種分布式電源,將全球清潔能源發電輸送到各類用戶,保障更清潔、更高效、更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