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即便石油仍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但由于互聯網有對傳統行業強大的“改寫能力”,石油企業或將徹底“退居幕后”,在極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高效、多元的服務。
“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或將為能源企業清潔發展打開一個全新的窗口。
如果說互聯網加零售業創造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奇跡,互聯網加金融業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摧枯拉朽”,那么互聯網加能源業又將產生什么?
答案非常明顯——能源互聯網。“利用互聯網‘開放化、實時化、數據化、規模化’這四大優勢,對能源產業進行互聯網化,為能源賦予新的數據屬性,應用IPv6、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動態調配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達到提高效率、節能減排等目的。”能源互聯網學者韓東升介紹。
傳統意義上,能源企業所獨有的行業特殊性,使其以往的發展狀況與大眾認知存在一定距離,信息的不對稱性也成為誤解產生的根源。“互聯網由于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分工深化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為各行各業進行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最早提出“互聯網+”這一概念的騰訊公司CEO馬化騰說。
也就是說,攜帶了互聯網優勢基因的能源互聯網消除了認知距離帶來的交易壁壘,進一步降低了能源信息數據化的成本。“一旦能源轉化為可視化信息流在互聯網上流動起來,那么浪費將不復存在。無論是工廠的生產效率、寫字樓的辦公效率、企業的內部運營和管理效率還是家庭住房的用能效率,都會因此大大提升。毫無疑問,這將極大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智慧能源研究者劉東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認為,到2050年,全球將基本建成能源互聯網。
但現階段,由于能源互聯網所依賴的智能電網尚未普及,分布式發電、儲能和需求響應等均存在技術上的挑戰,同時,新能源產業也尚未形成足以承載能源互聯網的產業規模,我國能源互聯網還處于初級階段。最重要的是,新能源產業尚未在動力能源領域形成替代優勢。在主導能源發生更迭之前,能源產業徹底蛻變為能源互聯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目前能源互聯網只是“看上去很美”?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創造了O2O(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聯動)這一嶄新的市場交易形式,也為能源在實體與虛擬間流動、企業開展能源O2O業務提供了平臺。
去年9月,中國石化與順豐速運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主要在O2O業務、油品銷售、物流配送、交叉營銷等方面展開業務合作。中國石化覆蓋全國的加油站便利店網絡和順豐速運的物流網絡相互連接,大大增加了雙方網絡的覆蓋面積,形成了“1+1>2”的集群優勢。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在互聯網支付功能及加油站自助加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的現實基礎上,油品銷售成為O2O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許僅是時間問題。屆時,即便石油仍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但由于互聯網有對傳統行業強大的“改寫能力”,石油企業或將徹底“退居幕后”,在極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高效、多元的服務。
沿著能源企業清潔發展路徑,或許我們將有機會見證人類文明的再一次跨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