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氣田作為國內最大的高含硫海相氣田,連續3年井口混合天然氣產量超百億立方米,為川氣東送沿線提供了穩定的氣源。
“10年前,海相勘探發現了普光氣田。今天,我們要讓陸相成為普光氣田的接替資源。”中原油田地震采集處理專家、物探研究院油儲地球物理研究項目項目長秦廣勝說。
為了在普光陸相上有所作為,中原油田在開展地質研究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普光陸相致密儲層含氣檢測與甜點描述技術。集團公司驗收專家組認為,該技術對于國內外類似的致密砂巖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個終極目標:讓陸相成為接替戰場
2008年,中原油田在普光101井須六段實施壓裂,獲日產氣1.07萬立方米,首次在普光地區突破了陸相勘探工業氣流關。
隨后,他們以須家河組為主要目的層部署了普陸1井,在須二段實施壓裂,獲日產氣2.07萬立方米。
“這些突破,讓技術人員堅定了對普光氣田陸相勘探的信心。”秦廣勝說。
然而,要想在陸相上實現大突破,使其成為海相的接替戰場,并非易事。
油氣藏在地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大油庫”,而是有數個甚至數十個層系。“甜點是指頁巖或致密砂巖等非常規油氣藏類型中油氣相對富集的區域,可是要對這些深埋在地下三四千米的甜點進行精確描述,需要摸清地下地質情況,這好比是在‘雞肋’上找肉。”秦廣勝說。
為了讓陸相早點成為接替戰場,2013年1月,中原油田承擔了集團公司“普光陸相致密儲層含氣檢測與甜點描述技術研究”項目。
項目組針對致密砂巖有效儲層地震識別、有效儲層預測和含氣檢測技術困難等難題,從天然氣富集規律、地震屬性分析和相控正演模型、疊前地質統計學反演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期進一步完成沉積相識別,并進行有效儲層和含氣性預測,在大范圍低豐度油氣藏中找到油氣分布較為集中的部位,形成一套適合于普光陸相致密儲層的含氣檢測與甜點描述技術。
兩年形成4項創新成果,申報3項國家專利
“我們的技術在普光主體和西南部勘探研究中得到推廣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秦廣勝說。
在攻關中,項目組充分利用鉆井、測井資料,以及疊前、疊后地震信息,加強地質、地震資料深化研究及緊密結合,綜合利用地震屬性分析與地球物理技術手段,按照“地質分析找規律、地震技術為手段”的研究思路,以普光陸相含氣富集規律和沉積規律分析為基礎,開展沉積微相識別、有效儲層預測、裂縫預測和含氣檢測研究工作,并利用有效儲層、裂縫和含氣預測等結果綜合識別和描述甜點。
針對普光陸相須家河組低孔、低滲、高砂地比等地質特點,他們首先找到致使該區域儲層物性差的原因,通過分析地質任務,確定疊前地震資料優化處理方案;以地震正演模擬指導多屬性綜合分析,開展刻畫河道展布等試驗研究,最終形成了一套適合普光陸相的致密儲層預測技術。
兩年時間,項目組自主研發了層序格架指導下的地震屬性分析技術、面向疊前裂縫預測敏感性參數的定量分析技術、基于AVO屬性的含氣特征值重構反演含氣檢測技術等4項創新成果,其中有3項成果已申報國家專利。
明確6個有利含氣區域,新增地質儲量1060億立方米
“只有把成果轉化到現場,才能確保研究成果實現利益最大化。”秦廣勝說。
他們利用研究成果在普光東洼陸相須家河組分層系、分砂組評價了致密砂巖天然氣富集區,提出東岳1-普陸1-老君2井區、普光4-普光105井區、普光9-普光2井區儲層發育,是滾動勘探的有利目標。
為進一步評價須家河組產能及穩定條件,項目組設計評價井位3口,先后明確了鐵山構造東翼、雙廟102東斜坡、分2井東南、普光1南部、分1井東南等6個有利含氣區域。
不僅如此,研究成果還為經濟可采儲量計算提供了基礎數據。在普光主體、普光西南洼分別確立了有利勘探目標,普光主體須家河組計算新增地質儲量381億立方米,普光南部須家河組預計可新增預測天然氣儲量679.5億立方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