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石油產量長期低速增長,天然氣的年增率也由兩位百分數向一位百分數轉變,這造成油氣進口依存度持續增加。能否使油氣產量增速上一個臺階并持續發展是全國上下都很關心的問題。為此,業內人士常提到兩個發展方向:已開發的油氣田挖潛以達到穩產和增產的目的;開拓油氣新區或新領域,以求發現一批新油氣田。
本期的這篇文章提出介于其間的第三個方向:動用已探明但卻長期未投入開發的儲量。既然是探明儲量就意味著:已投入了大量勘探資金,動用它就是盤活這部分資金;已被探明表明對其地下賦存狀況和可采性有相當高的認識程度;勘探總是在優選中進行,既然被探明表明它是相對優質的資源,至少不亞于正在艱苦探索中的某些非常規油氣。因而動用這部分資源是相當現實的增產途徑,特別是在資金相對緊張的低油價期。
儲量探明而未能動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當時技術上難以實現經濟開發。但近年來向非常規油氣開拓所取得的巨大進展已將開發技術推上了新臺階,站在這個新高度上回頭看,動用這批儲量完全是可能的。關鍵在于解放思想對其進行重新認識,要經過研究和實踐,快速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低成本開發技術路線。我們期待動用這批儲量不僅能帶來產量大幅增長,而且能推動油氣勘探向更有實效的方向發展。
以新思維新技術“盤活”未開發儲量
每年定期發布的《全國油氣礦產儲量通報》,詳細列出了(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及相應的技術可采儲量、經濟可采儲量等。其中,經濟可采儲量(以下簡稱為可采儲量)備受矚目。因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重視油氣生產的經濟性。
在我國,油氣產量長期不能滿足需求,開發上總是反映新增儲量不足,而探明未開發的儲量卻長期存在、甚至在近年來有增長之勢。有資料顯示,我國有著數量巨大的油氣未開發儲量,它們不僅油氣性質不同,開發條件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未開發石油地質儲量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鄂爾多斯等3個開發歷史悠久的大型盆地,占全國未開發石油地質儲量的54.9%。如果加上大規模開發近30年的塔里木盆地,4個陸上大盆地占全國未開發石油地質儲量的66%。海上石油主要集中在開發歷史悠久的渤海海域。這5個老油區占到全國未開發石油地質儲量的79.9%。
我國陸上未開發石油可采儲量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鄂爾多斯等3個盆地,占全國未開發石油可采儲量的51.3%。如果加上渤海海上則占到全國未開發石油可采儲量的68.9%。
我國未開發天然氣地質儲量主要集中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等3個開發歷史較久的大型盆地,占全國未開發天然氣地質儲量的76.1%。如果以未開發天然氣可采儲量計算,這3個盆地共占全國未開發天然氣地質儲量的61.5%。
總之,全國未開發油氣儲量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盆地中,石油偏東、中部,天然氣偏中、西部。如何盡快“盤活”這些資源,成為業內外人士共同關注的話題。
不同類型油氣田未開發儲量分析
一般來說,開發歷程越久油氣儲量未開發率越低,但是對儲量品級較差、開發較困難者則不盡然。如松遼盆地的肇州油田開發歷史久,但卻是個以儲層薄、豐度低為突出特點的巖性油田,2013年的地質和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56.7%和23.5%。又如準噶爾盆地的風城油田亦可算作老油田,但其儲量中稠油比例較高。其2013年的地質和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61.9%和62.2%。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和塔中10油田發現和初始開發雖然較早,但是它們復雜難采、埋深很深,地質儲量標定采收率分別為12.1%、9.9%,再加上勘探歷程較長,相當部分儲量陸續、甚至近年才被探明,2013年的(累計)地質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76.4%、58.6%,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76%和38.6%。
類似情況在天然氣方面更為多見,原因在于與石油相比,其更多地受管線和下游市場建設的制約。如在塔里木盆地北緣庫車坳陷的大中型氣田群中,僅臨近西氣東輸干線的幾個氣田得以開發,稍遠者儲量尚未動用,如地質儲量為1543億立方米的克拉蘇氣田;位于盆地腹地開發條件較差的塔中1氣田地質儲量未開發率高達92.4%。
又如儲層變化大、開發條件差的四川廣安氣田,2013年的地質與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76.7%和32.1%;號稱城市氣田的成都氣田2013年的地質與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87.9%和27.5%。至于剛剛探明第一批儲量的磨溪、安岳等大氣田儲量的持續增長,將是構成近年四川儲量未開發率抬升的重要因素。
未開發儲量是現實的增產領域
油氣產量增加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增產方向是老油田已開發部分,即要求技術措施的增產與自然減產的代數和為正值。但是對于進入壯年階段后期已出現儲量補充系數總體小于1、產量波狀下降的老油田來說,做到這點很困難。
第二個增產方向是發現新油田探明新儲量。發現一批新油田促使產量上個新臺階必須通過開拓新區、新領域,即實現石油生產的戰略接替。但這需要一個不短的勘探周期和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
第三個增產方向是介于以上兩者間的已探明未開發儲量的動用。首先,這部分儲量已經歷了勘探階段花錢最多的儲量探明過程,且已對地下情況有了相當多的了解,動用它就相當于盤活已投入的大量資金。
其次,這批儲量位于油田內或鄰近部分,有雄厚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可以利用。特別是開發的實踐提供了更豐富的地下靜態、動態資料,使人們對該區地下資源的狀況有了更深入更切合實際的認識。這使科研人員在向鄰近有一定相似性的未開發儲量進軍時有了更高的起點和主動性,也容易找到使其具備經濟開發條件的技術手段。
再次,其開發難度大致介于常規與典型的非常規油氣之間,其經濟效益也多優于目前我們對其特點還掌握不夠的頁巖油氣、煤層氣等。
總之,對于近、中期的增產來說其比發現新油田,特別是開拓新區新領域的作用要來得更現實。
基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如近期(2020年前)、中期(2025年前)動用全國石油未開發地質儲量(85.1億噸)的50%或80%,采油速度取0.5%,有可能形成2128萬噸或3400萬噸的年產量,這相當于2013年石油產量2.09億噸的10.2%或16.3%。考慮到未開發氣田的開發難度,可設定其地質儲量采氣速度為1.5%,如近、中期內分別動用現有的天然氣未開發地質儲量(5.62萬億立方米)的50%、80%,屆時有可能再分別形成420億立方米、670億立方米的年產量,這分別相當于2013年天然氣產量1071億立方米的39.2%、62.6%。顯然,動用這些未開發儲量有著誘人的增產前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