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家核電)合并在即。早報記者從多名消息人士處獲悉,兩大電力巨頭合并組建的新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電投),將于5月下旬正式掛牌,目前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等各方面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中組部任免相關領導,只剩下程序問題。
核電資產上市預期
對于備受關注的核電資產上市一事,一名知情人士向早報記者透露,根據合并方案,國家核電的現有業務將與中電投的涉核業務整合到同一個平臺,這樣做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核電這一優質資產的市場證券化成果。也就是說,新公司的核電業務將打包上市。
國電投一旦成立,標志著國內核電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夯實。這一步走完之后,最為迫切的就是核電資產上市。隨著中國核電建設重回正軌,核電站建設龐大的投資需求與企業有限資金之間的矛盾凸顯,核電企業上市融資以謀更大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另外兩家老牌核電央企中核與中廣核旗下的核電資產已與資本市場對接,前者已首發通過,預計年內登陸A股,而后者更是早在去年底就已在香港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核電2014年凈資產約為140億元,中電投核電公司凈資產約為120億元,合并后國電投旗下核電資產約為260億元。方正證券電力設備周紫光團隊認為,按照目前A股及港股相關上市公司市凈率情況,國電投核電資產的市凈率應在2-3倍,對應市值區間為520億至780億元。
在史無前例的“十三五”核電黃金發展期面前,借殼還是IPO(首次公開募股),懸念并不大。新股上市前期工作非常冗雜,排隊企業較多,審核時間長,一般需要1年半至2年時間,復雜的企業需要3年時間。相比之下,盡管借殼標準與IPO上市標準已逐漸趨同,但借殼上市、尤其是直接向公司旗下已有上市平臺注入資產更為便捷。
今年4月,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被問及最好的上市時機時表示“越快越好”。加之本輪牛市正高歌猛進,走借殼之路成為大概率事件。鑒于國家核電旗下并沒有上市平臺,中電投旗下的吉電股份(000875.SZ)、上海電力(600021.SH)、中電遠達(600292.SH)、東方能源(000958.SZ)、漳澤電力(000767.SZ)、露天煤業(002128.SZ)6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中國電力(02380.HK)、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2家港股上市公司,其股價在合并消息正式確認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資產注入花落誰家
至于核電資產花落誰家,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早已給出自己的預測。自今年1月9日以來,吉電股份和上海電力分別翻了3倍和4倍,最被看好。
外界一度認為,吉電股份盤子小、價格低,且股權結構簡單,不失為核電資產非公開增發的理想殼資源。但5月7日的一紙停牌公告,基本否定了這一可能性。公告稱,公司于5月7日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投資新能源項目(風電和光伏發電),按規定停牌至今。照此說法,吉電股份的市場定位將是新能源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7月,上海電力就曾發布公告,擬定向增發量合計不超過18.3億股,募集資金擬用于收購中電投持有的上海禾曦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禾曦能投)的全部股權。禾曦能投由中電投與上海電力共同出資成立,前者持股99.97%,后者持股0.03%,主要資產為江蘇核電(田灣核電站)30%的股權、秦山三期20%的股權和秦山二期6%的股權,囊括了彼時中電投所持的所有核電資產。
據當時業內分析,若能定向增發成功,中電投的優質核電資產將通過上海電力實現上市,這將是中國核電核心資產首次登陸股市。但上海電力2012年12月公告稱,已撤回非公開發行股票申報文件,中國證監會已決定終止審查其非公開發行事宜。上海電力擬募資收購大股東核電資產事宜宣告終止。
針對上海電力近來的股價波動,中電投于3月23日聲明,不存在涉及上海電力的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上市公司收購、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和資產注入等重大事項,并承諾至少未來三個月內不會策劃上述重大事項。僅從時間節點上而言,該承諾并不會對核電資產注入產生太大阻礙,加之吉電股份出局,上海電力資產注入預期繼續升溫。
截至2015年5月1日,中電投共控股在運核電裝機384萬千瓦,參股運行權益裝機108萬千瓦,控股在建核電裝機634萬千瓦。除了目前控股已建的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參股已建的秦山核電二期、秦山核電三期以及江蘇核電,控股在建核電站包括海陽核電、紅沿河核電二期。此外,中電投還擁有沿海儲備廠址廣西白龍、廣東廉江、浙江、福建等,內陸儲備廠址包括江西彭澤、吉林赤松、湖南小墨山、重慶涪陵、廣西桂東、廣東云浮、遼寧桓仁等。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