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水發電,造成水路一邊走,另一邊水道干涸,影響下游生態與農業生產。
福建水力資源豐富,目前全省裝機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站共6000多座,裝機容量約730萬多千瓦,位居全國第三位。由于多年來,農村小水電站在一些地方“跑馬圈水”過度開發,對流域生態環境破壞已顯現。為此,我省探索小水電退出機制,通過改變河流開發理念,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初,省水利廳選擇長汀、永春作為小水電退出試點縣。進展如何?近日,記者走進永春采訪。
永春退出電站51座
永春縣是全國小水電的發祥地,有“小水電之鄉”的稱號。境內群山疊翠、河流縱橫,有桃溪、湖洋溪、坑仔口溪、一都溪四大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2.32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11.9萬千瓦。豐富水資源使得小水電站遍布各處,至2014年底,全縣建成投產的水電站有220座,裝機容量11.438萬千瓦,年發電4億千瓦時。
“開發率高達96.1%,比例在全省處于前列。應該說,水電開發建設對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開發程度高,對生態影響也大,部分流域出現河段斷流、水體污染富營養化等問題。”永春縣水利局局長鄭雙偉說,永春電站大多裝機小,電站裝機200千瓦及以下電站150座,占總數的68.2%。大部分水電站為徑流開發,調節性能低,豐枯變化大。一些電站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無法統籌兼顧。
“只有改變河流開發理念,報廢退出部分電站,才能減少脫水河段,增加河道流量,恢復河道生態功能,促進水生態保護修復。”鄭雙偉說,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整治的思路,實施退出、限制運行、轉型三種方式實施,并由政府提供適當資金補償。
經調查摸底,永春縣涉及退出水電站數量51座,占全縣水電站總數量的23.2%,裝機容量4975千瓦。“利用2-3年時間,完成全縣電站的分類整治,逐步實現小水電科學布局。”
第一批以桃溪流域為試點,計劃今年完成14座電站退出試點,裝機總容量為2585千瓦,引水渠道總長度為28公里。這些水電站退出后可減少斷流河道18公里,大大緩解桃溪流域部分用水矛盾,保護修復河流水生態環境。2016年進行第二批,對安全隱患重、效益低、環境水生態影響大的水電站實施全退出。計劃退出小水電站37座,總裝機容量為2390千瓦。
探索生態電價機制
桃溪源于戴云山脈南麓的雪山,主河道長62公里,是永春最大一條水系、泉州市600萬人口飲水重要水源地。由于山多林密,憑借天然水位落差,沿溪密集林立91座小電站,裝機共有20930千瓦,年均發電7747萬千瓦時。
因小水電過密或呈散狀,常造成部分河段干涸,不僅影響大面積農業生產,也給流域內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三年多來,桃溪流域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24.22億元,實施治理子項目307個,但桃溪干流仍存在河道斷流段較長、與當地百姓用水存在矛盾等現象。
因此,對于影響生態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14座電站,今年將實施退出并拆除。退出的水電站機電部分、金屬結構需全部拆除,電網解列并注銷工商營業執照,因灌溉需要的渠道交由鎮村進行管護。
“沒有拆除的也要限制運行,鼓勵逐步改造成綠色電站。”鄭雙偉說,調整這部分電站的運行方式,由發電運行轉為生態運行,保證河道生態流量。對于有水庫調節的小水電站,在確保水庫安全度汛的前提下,采用汛期蓄水為主發電為輔、枯水期發電維持河流生態流量的方式,或利用豐水期發電并保證枯水期不截流的小水電站,根據其新的發電量和改造成本,提高上網電價,建立生態電價機制。
“不過,生態電價是全新的概念,還得與物價、供電等單位協商解決。”鄭雙偉說。
期待再塑造血功能
記者來到石鼓鎮桃聯村被列入近期拆除對象的石玉、桃源兩水電站。兩個水電站相距不過5公里,同“吃”桃溪上一個支流,目前已全部停產。
“石玉水電站投產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有兩部裝機共700千瓦,近三年平均發電量322萬千瓦時。但因截水發電,在枯水期造成沿途數千畝良田無法及時灌溉,決定予以拆除。水還于民,改變了水路,位于下游的桃源水電站也因此無水發電,也得拆掉。”縣水利局水電建管站站長潘炳坤說,電站拆除后,還要進行驗收。縣財政局根據驗收意見,下撥補償資金到各鄉鎮或電站業主。
“這兩小水電已影響下游及周邊的生態系統,列入被拆對象。”正在運行中的大腳橋、衍頭丘兩個電站,裝機容量各160千瓦,是達埔鎮巖峰村村辦小水電,分別投產于1993年、1995年。在現場,順著潘炳坤所指方向,記者看到不遠處約800米的攔水壩,造成水路一邊走,另一邊水道裸露,雜草叢生。
“這兩個小水電是我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每年產值30多萬元。由于村民收入低,小水電收入為村民解決了部分醫保、社保費用,近三年來,僅醫保一項就為村民人均交了130余元。我村完全支持政府力保河流生態行動,拆除小水電,也希望政府大力支持,因地制宜給項目,再塑造血功能,增加村民收入。”巖峰村村主任潘才霧說。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