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伊朗核問題談判于7月14日達成最終協議,西方國家針對伊朗石油行業的制裁也將于年底前解除。制裁前,伊朗石油生產量為360萬桶/日,而目前僅為285萬桶/日。伊朗2014年年底探明石油儲量達到1578億桶,居世界第4位,占全球總儲量的9.3%,儲產比超過100年;擁有34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儲量約18.2%。伊核協議達成后,伊朗迅速發布了高達1850億美元的50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接受競標,并表示將于制裁解除后將產量恢復到制裁前水平。伊朗油氣產業的恢復及產量的提高,將對全球油氣供需、流量流向、價格產生重要影響,也為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能源企業、技術裝備、標準走出去帶來契機。
伊朗油氣釋放影響全球市場
伊朗油氣產能和出口量的釋放,將對全球油氣供需形勢產生深遠影響。2016年年初至年中,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伊朗核查順利進行,歐美制裁或將撤銷,預計將有大量浮倉釋放出來;伊朗原油日產量有望提高30萬~50萬桶,出口量有望提高50萬桶/日左右。2016年年中至年底,伊朗逐步加大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上游投資逐步加大,部分關閉油井重啟,其日產量將比當前提高80萬至100萬桶。同時,全球石油消費總量近年來增長緩慢。美國“頁巖油氣革命”使得北美油氣進口大幅度萎縮;歐洲能源消費觸頂,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國際石油市場中,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石油進口的增長也因此被大幅度抵消。在全球油氣供需寬平衡已成趨勢的背景下,伊朗石油產能的釋放將進一步擴大供給富余。
伊朗天然氣儲量豐富,開發率居高,但大部分供給國內市場,其出口占全球天然氣貿易總量不足1%。伊朗天然氣發電占比高達70%,且大量天然氣被用于回注油井提高采收率。隨著伊核問題談判協議的達成,伊朗提出了一批天然氣開發及管道運輸項目并進行國際招標,未來其天然氣出口或可大幅度增加,成為重要的國際天然氣供給方。
伊朗油氣出口的增加對供需產生影響,將最終傳導到價格上;而價格對油氣——尤其是對非傳統油氣的產量影響甚巨。可以預見,伊朗重返國際油氣市場將導致新價格平衡的確立。從中長期而言,伊朗石油供應的逐步恢復會壓低國際油價遠期曲線,低油價(布倫特油價在70美元/桶以下)將持續更長時間。在國際油氣市場寬平衡條件下,伊朗恢復其市場份額必然需要在價格和貿易政策方面拿出更寬的條件,短期內也將對國際油價造成下行預期。
歐亞油氣消費市場將成為伊朗油氣出口的主要流向。2011年伊朗石油產業受到新一輪制裁之前,對亞洲國家的出口占其總量近70%,約160萬桶/日;對歐出口80萬桶/日。制裁之后兩項分別降至110萬桶/日和20萬桶/日。目前,僅有中國、日本、韓國、土耳其尚與伊朗保持石油貿易。隨著制裁結束,2016年后伊朗將著力恢復其歐亞傳統市場。亞太消費國是伊朗傳統市場,油氣需求旺盛且大力推行進口多元化,可以預見,伊朗與亞洲國家的油氣貿易將迅速擴大。在俄歐互信降低的背景下,伊朗將成為歐洲國家油氣進口多元化的重要選項。
受此影響,西亞北非、東非、中亞等油氣生產國“向東看”的趨勢將進一步固化。當前,全球能源安全形勢已由消費國維護資源安全轉向生產國維護市場安全。伊朗重返國際油氣市場,無疑將加劇市場競爭,使得亞太國家的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對于中國而言,這將是深化國際能源合作、進入產業鏈上游、獲取更多份額油氣的有利時機。
“一帶一路”建設迎來新機遇
進而,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也將迎來一段窗口機遇期。首先,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中的地位將有所提升,利于我國鞏固已有油氣合作成果,深化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也更加有利于推動與西亞北非、中亞、俄羅斯等重要產區國家全產業鏈油氣合作,更好地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其次,伊朗大規模油氣開采計劃逐步出臺,我國油氣企業資本雄厚,裝備技術先進,擁有很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伊朗獲得更多油氣勘探開發合同,進行上游合作的前景可期。我國能源企業亦可參與伊朗新建油氣管道的建設。再次,國際油氣市場供需寬平衡態勢進一步固化,有利于我國推動建立亞洲油氣消費國合作機制,緩解亞洲溢價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國可進一步推動亞洲能源合作平臺的建立,聯合歐亞板塊油氣供需雙方,達成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油氣貿易與合作格局。最后,我國國際油氣市場地位的提升,也將提升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事務中的話語地位,對定價機制、貿易規則、能源金融等議題的影響力將逐步提升。(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