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薄膜發電離產業化不遠了

2015-09-22 09:48:49 中電新聞網   作者: 張磊 王俊 趙坤  

在中國,提起薄膜發電,很難繞開漢能。自其在資本市場遭遇麻煩后,這一技術路線也受到波及,爭議的聲音明顯多了起來。

然而,就在風波未息之際,漢能卻突然多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非能源央企中建材集團,擬投百億巨資上馬薄膜電池項目,年產能高達200萬千瓦。

重量級玩家的強勢闖入,代表著什么,會掀起什么風暴,都值得玩味資本大鱷來了中建材進軍薄膜發電

新華網披露,8月初,安徽省蚌埠市政府與凱盛科技集團銅銦鎵硒薄膜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合肥舉行,安徽省委書記王學軍與中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共同出席。

凱盛是中建材在2014年底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專注于新能源開發。根據協議,凱盛將在蚌埠投資100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的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基地,產能達150萬千瓦。其中一期項目產能30萬千瓦,計劃于9月底前開工,明年底前投產。

記者多方求證發現,中建材“押寶”薄膜發電,動作還不止于此。2月份,凱盛簽約投資額逾60億元的50萬千瓦銅銦鎵硒薄膜電池項目落戶江陰。與蚌埠項目加起來算,二者年產能已達200萬千瓦。

毫無疑問,資本大鱷進軍薄膜發電,影響注定深遠。

宋志平在致辭中稱,中建材的蚌埠項目,全球一流,將對改變中國光伏產業結構和發展進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雖不無“王婆賣瓜”之嫌,卻也算是點中要害。

在光伏行業內,“晶硅發電PK薄膜發電”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從市場份額來看,晶硅電池以逾90%的占比,在這場較量中占據絕對上風。但從長遠看,薄膜發電異軍突起的日子,或許即將到來。

因為,看好這一技術路線的企業,可不僅僅是漢能和中建材。

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吳慶蔚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研發碲化鎘薄膜電池。記者致電廣西地凱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該公司也在研發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并建成一條試驗性質的生產線。甚至,央企神華集團旗下的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也在探索提高薄膜電池轉換效率的相關技術,且已產生重要成果。

應用領域廣泛薄膜發電受學界認可

選晶硅還是選薄膜,企業界雖存爭議,學術界卻表現得相當平淡。接受記者采訪的學者均認為,倒向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頗,上馬項目時應因地制宜考慮二者優劣。

晶硅發電可分為單晶硅發電和多晶硅發電。據了解,國內主流單晶硅電池轉化率為19%~21%,多晶硅為17.

5%~18.5%。污染問題是晶硅技術最大的軟肋,硅在提純階段耗能較高,且產生較大污染。

薄膜發電的主要技術路徑有銅銦鎵硒、非晶硅和碲化鎘,電池弱光性好、熱敏感度低。國內主流薄膜電池的轉化率為15%~18%,低于晶硅電池,這是其受詬病及市場份額小的主要原因。

但是,近幾年薄膜發電技術研發進展迅速,轉化率逐步提升,與晶硅的差距越來越小。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告訴記者,中科院深圳研究院采用共蒸法已研制出轉化率達18.7%的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漢能則稱,通過技術并購,其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轉化率已達21%,其砷化鎵薄膜電池實驗室轉化率更是高達30.8%,“創世界紀錄”。

與晶硅發電相比,薄膜發電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也被學術界所看重。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尹忠東認為,薄膜電池柔軟易折、輕便易攜,在建筑一體化領域有著顯著的應用優勢,“更具有競爭力,贏利趨勢更明顯”。

的確,表面積加起來驚人的樓宇、廠房、農業大棚等建筑設施,貼上柔軟的薄膜電池后,立刻能變身為發電站。而車輛、背包、衣物、帳篷這樣的日常生活用品,貼上電池也能變成可移動電源,可謂是將環保進行到底。

南開大學教授孫云表示,目前晶硅電池轉化率的提升達到了某種極限,薄膜電池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從技術成熟度和生產成本上看,銅銦鎵硒薄膜發電產業化的未來已經十分明朗。

“綜合考慮性能、成本、技術、環保、原料供應和資源的稀缺性等因素,銅銦鎵硒薄膜發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前景光明。我國掌握的相關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是到了產業化發展的時候了,這個大家要有自信。”莊大明與孫云持相同看法。

搶占制高點國內亟需政策扶持

應當引起重視的是,雖然薄膜發電的前景被不少企業和學術界看好,但是目前其國內市場份額還不到10%,話語權很有限。

前不久,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公布了第一批光伏組件“領跑者”認證申請企業清單,其中入選的薄膜電池企業僅漢能一家,其余22家均為晶硅電池企業,對比懸殊。

薄膜發電在國外,境遇又如何呢?可以說,與在中國的地位大不相同。

據了解,歐盟最近發起了銅銦鎵硒薄膜電池“Sharc25計劃”,由德國太陽能氫能研究中心牽頭,集科研機構、大學及產業界之合力,以轉化率25%為目標,要實現“對抗來自亞洲晶硅產業的威脅”。

該中心宣稱,其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實驗室轉化率已經達到21.7%,居全球之首。

歐洲產業界提出,未來5年內,其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轉化率將從16%起步,每年提升0.8~1個百分點,到2020年要達到20%。

美國的FirstSolar公司、日本的SolarFrontier公司,既是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薄膜發電組件生產商,也是本國最大的光伏制造商。FirstSolar今年在碲化鎘薄膜電池實驗室轉化率方面刷新世界紀錄,從2014年的21%,提高至當前的21.5%。未來數年,FirstSolar的薄膜電池產業轉化率目標是18.6%;SolarFrontier的薄膜電池產業轉化率目標是20.9%。

歐美日光伏行業研發和投入的重心向薄膜發電傾斜的趨勢,給國內也提了個醒。事實上,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規定,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轉化率要達到16.5%和17%以上,才可稱為“領跑者”,而硅基、銅銦鎵硒、碲化鎘及其他薄膜電池的轉化率只需達到12%、13%、13%和12%以上即可。這意味著,國家對薄膜發電是持鼓勵態度的。

但是,僅僅靠這一項政策,中國想要在薄膜發電領域搶占全球制高點,肯定是不可能的。與歐美相比,中國在融資環境、稅收優惠、專項資金等方面,對薄膜發電的扶持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此,薄膜發電距離產業化的日子才會越來越近。

“任何行業的產業化都有一個過程,需要給予這個行業時間、信心和支持。”莊大明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薄膜發電,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