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如何實現“共享發展”?全會認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共享”,這是五中全會的一個新亮點。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從少數人利用權力和財富獨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逐漸進化到大家根據能力和貢獻來分享發展成果。隨著互聯網革命的推進,信息共享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由此而形成的共享經濟同時成為一種新潮流。
提出“能源共享”的是美國能源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認為,互聯網技術將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開采、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變為智能化的分布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成能源共享網絡。這將是能源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促成的一次新工業革命,將會讓人類的商業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在新出版的《零邊際成本社會》一書中,繼續大力推崇從互聯網的信息共享延伸到能源共享。他認為:“每一種偉大的經濟范式都具備三要素——通信媒介、能源和運輸機制。每個要素都與其他要素互動,三者成為一個整體”。
信息技術的發展,民眾的普遍參與,人們在共同分享彼此智慧意識的過程中不斷升華,使信息產品的邊際成本逐漸趨于零。信息技術提升了人們的文明程度,越來越多的人不計成本地向互聯網上貢獻自己的信息,讓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知識和智慧,共享逐漸成為一種新文化。這一點,在今天的微信平臺上已經一覽無遺;而在能源領域,分布式能源的普及,讓人們有機會參與清潔能源的生產,人們愿意彼此之間共同分享這些能源,以實踐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逐漸也會成為一種能源共享的新文化;電動汽車的發展,可以依賴信息和能源技術的進步,不可避免地融入這種共享文化。電動汽車是最適合實現出行共享的交通工具,而共享不僅可以化解這一技術在發展初期的產品局限性,也使其優勢得以最大的發揮。
信息、能源、交通的共享都要基于網絡,要形成信息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和交通互聯網,這一網絡不僅是信息、能源、交通本身的互聯互通,而且要通過數據實現相互之間的交織互動和協同優化,形成里夫金描述的“協同共享”。
習主席2015年9月26日在聯大發展峰會演講時,向世界提議:“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其中有三個關鍵字,一是“倡議”,二是“探討”,三是“以清潔和綠色”。
最早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是SPI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的彭小峰,他在2014年底就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交易平臺”的理念,他將互聯網普遍應用的眾籌、團購、扁平化、去中介化等理念與互聯網金融等成功的經營模式和人們的生態文明價值觀相融合,讓那些希望擁有一個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的“屌絲”們,通過他的平臺夢想成真。他將太陽能電站的每一塊電池板在網上眾籌,向太陽能電池板廠家進行團購,去除了銀行和大公司的中間夾層,讓所有的交易在互聯網上進行,項目運作通過互聯網透明化,每一個投資者都知道自己的電池板在什么地方,發了多少電,減少了多少二氧化碳,為自己賺了多少錢。通過網絡監督項目開發商的工作進度,監督運維機構的工作效率,監督電網公司和各級政府的誠信情況。這一平臺不僅可以服務于全世界的投資者,也可以服務于全世界的太陽能電站的運營者,還可以通過這些綠色電力服務于全世界的需求者。
另一個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是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2015年2月3日他撰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首次提出國家電網的宏偉目標也是“全球能源互聯網”。他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也是實施“兩個替代”的關鍵。目的在于讓人人享有充足、清潔、廉價、高效、便捷的能源供應。
這里說的“一極一道”是指北極和赤道,北極環流加之空氣寒冷使北極的風的質量極高,在北極周邊地區可以大量建設風電;而赤道及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和中東、中亞有大片的荒漠地帶,適合建設超大規模的太陽能電站。地球24小時圍繞太陽自轉一周,如果將全世界的電網用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掌握的特高壓輸電技術連接起來,就能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全球能源互聯網”。這里說的“兩個替代”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清潔電能替代終端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其他能源。
阿里巴巴也是能源互聯網的積極參與者和鼓吹者。他們認為能源互聯網不僅是一張有形的網,實現不同能源間互相物理連接,更應該是一張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無形網,融入能源工業生產的每個環節,包括對能源數據的采集、分析、共享和處理,由此帶來能源行業經營模式的顛覆。通過信息和能源融合,實現信息主導、精確控制的能源體系。通過以開放、互聯、對等、分享的原則對電力系統網絡進行重構,提高電網安全性和電力生產的效率,使得能源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樣,任何合法主體都能自由地接入和分享。
他們認為,“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不僅是電網的信息化改造,更應當是多種能源系統相互融合的產物。它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以互聯網及其他前沿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一次能源系統,與天然氣網絡、交通網絡等其他系統緊密耦合而形成的復雜多網系統。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對自己設想的能源互聯網有一個描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能跨越疆界,隨需求自由流動,成千上萬的人都可在自己的家中、工廠和辦公室或者附近區域自行發電,并在社區或地區間能源共享,每個人都將成為一個遍布整個大陸的、沒有界限的綠色電力網絡中的節點,正如信息在互聯網上自由流動。這里就是里夫金夢想的能源互聯網,是一個自下而上的互聯互通。
互聯網的本質就在于參與,沒有參與就沒有互聯網。互聯網最初利用電話線網絡和數據包交換技術將一部部個人電腦連接起來,就實現了人類信息和智慧的互聯互通。實現了“全世界計算機鏈接起來。Internet就一定要實現!”互聯網使人類從互聯互通到互助互動,從分享到共享,而一切的一切首先在于“參與”。如果說能源互聯網的第一步是將“能源變為數據”,以便感知、控制和優化,那么能源互聯網的目的就是把“數據變為能源”。通過數據的有效交互,最大限度提升各能源系統的協同優化效率,將節約下來的能源供應新的需求,通過需求側的廣泛參與響應,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保利協鑫與蘇州開發區提出了建設“六位一體”的立體化能源互聯網。將天然氣熱電冷聯產、太陽能光伏光熱、分布式風能、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的低位熱能、節能服務和儲能六種能源,通過各種能源之間的有機結合和相互轉換,最經濟、高效、可靠、環保地與用戶互動,讓用戶參與的能源供應方式。通過開放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理念創新的三新模式詮釋共同的能源革命的理解和創新應用,更好地推動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規模化、集約化、互助化、運營市場化。將信息、能源、交通進行協同共享的優化。
協鑫在蘇州開發區有幾座服務于區域的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熱電站,也在區內建設了一批分布式的光伏電站,還嘗試在區內建設了一臺風力發電機組,利用區內的水源地源和工業廢熱建設了熱泵設施,通過節能服務為用戶安裝LED綠色照明等,并發展分布式儲能和電動汽車等蓄能設施。通過信息技術將這些能源融合一體,再與用戶需求進行互動。協鑫還計劃在開發區提供1000輛時租模式的電動汽車服務,人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享有自助綠色交通而無需購買一輛電動汽車。每一輛電動汽車又是一座標準化的信息平臺,及時將道路、車況、續存電量和駕駛者習慣等有關信息上傳,形成智慧交通系統。
通用汽車公司前執行副總裁賴瑞•伯恩斯對美國一個中等城市的出行模式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汽車共享服務可以使現有道路上80%的汽車失去存在的意義。汽車周轉效率的大大提升,節約了人們的時間和金錢,并為未來發展智能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創新平臺。汽車消耗石油,污染環境,排放溫室氣體,擁堵道路,制造交通事故,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大麻煩。智能電動汽車共享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將進一步推進互聯網社會的民主、平等和可持續發展。
當年的互聯網革命,就是各國政府相繼開放了電話線網絡,允許互聯網公司在電話線網絡上使用數據包交換技術進行信息交互,成就了后來的互聯網革命。今天,我們要將電力網絡、交通網絡再次開放,使其成為一個新的創新平臺,從信息共享走向能源共享和交通共享。
據新浪財經報道,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結果出人意料,中國人對“共享能源”、“共享社區”等理念的接受度位居全球之首,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此外,中國領導人也認同和理解這種新理念,并對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抱有積極的態度。
之所以會在中國成為上下一致的共識,其原因似乎也很簡單,因為中國人相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人前赴后繼選擇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正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而“共享”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是《國際歌》中的一句慷慨激昂的歌詞,曾經激勵過千百萬人的心。今天,這句歌詞似乎再次激動了互聯網一代人。我們創造一個“協同共享”的信息、能源、交通的互聯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搭建一系列創新平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人們自己來創造自己的幸福。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