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誰制造了國網帝國

2010-04-21 17:01:16 瞭望東方周刊

國家電網自身的“進取心”也是造就帝國的重要原因,正如一位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對《瞭望東方周刊》所說,“由于種種原因,在電改已事實停滯的情況下,國家電網采取行動,‘我自己做自己的’。”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趙新社 | 北京報道

“兩年沒有組長的日子可能要結束了。”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一位工作人員4月13日對本刊記者說,“2008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組長一直無人擔任,電改小組一直沒有開過辦公會議。“如今,問題正在得到解決!”

有了組長,始于2002年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是否要重新揚帆啟程了?

2002年2月10日國務院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標志著市場化取向的電改啟程,但行程不遠,因種種原因陷于停頓至今。

輿論沖擊波

一段時間以來,輿論領域出現一個炮轟國家電網公司壟斷的沖擊波。

距離最近的是2010年3月《商務周刊》封面專題《國網帝國》,這篇文章鎖定的目標是國家電網公司:截至2008年年底,國家電網的總資產高達16462億元,足可以購買很多非洲國家,旗下員工153.7萬人,同樣比很多國家的全國人口還要多。

之前的1月,《財經國家周刊》發表封面文章《國家電網壟斷擴張》:“這是一起攸關電力改革前景的收購”。“2010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對電氣設備制造領域‘龍頭’––––平高集團和許繼集團的收購,進入最后的審批階段。一旦獲得批準,意味著國家電網公司對上游輔業資產的收購就可能‘不可阻擋’。”

媒體一直在關注著國家電網。

像2004年的《“金元帝國”調查》、2007年的《誰的魯能》,到2009年本刊推出的《電力改革為何難以向前推進》等等,經常被業內人士提及。

據本刊記者了解,一些老同志自費買雜志給高層領導寄送,這些人大多來自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投資系統和機械行業。

一位分析人士說,根據中國的反壟斷法律,不反對國有大企業的壟斷地位,反對的是濫用壟斷的行為,所以國家電網的合理購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龐大的帝國擁有的超乎想象的進取心、能力以及系統性鎖定的強大野心”。

媒體代表的是大眾的疑惑,參與電改制度設計的雷鳴(化名)說:“市場化取向的電改從2002年開始,至今已經8年了,為什么難以推進?怎么會出現一個和壟斷行為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國網帝國’呢?”

“國網帝國”與電價制度

之所以出現“國網帝國”,雷鳴認為和現行電價制度有關。

在現行電力體制下,國家電網是“獨買獨賣電力”的壟斷企業,收入應該是“合理成本加(政府界定的)規定利潤”的用戶電費,僅能涵蓋企業職工工薪支出、國家規劃的電網改造投入等等,最終收益應該是很微薄的。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國家電網實力雄厚,出手闊綽,僅僅特高壓電網項目投入就以千億元做計量單位。

錢從何而來呢?

問題在于電價制度。因為在現行電價政策下,電力用戶支付的最終電價組成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和民眾很難弄清楚其中電網部門輸配電價的真實成本,也就無法科學定價,以致現實生活中的輸配電價僅是銷售電價和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的簡單相減而已。

國家電網2009年銷售電量2.2748萬億千瓦時,如果每千瓦時多收1分錢,1年就會多收227.48億元。

在一次電網企業和五大發電企業的電費結算會上,發電企業用匿名材料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說,和國家規定的電價水平比,國網與它們的結算價格平均每千瓦時要低三四分錢。

中鋼集團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在2009年年中一次會議上曾抱怨說,他向有關政府部門想尋求“輸配電價究竟該是多少”的答案,但沒人給他解釋。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杰對本刊記者說:“恐怕他(中鋼集團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得不到滿意答復,因為輸配電價成本很難界定清楚。”

電價制定權由劉樹杰所在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據業內人士介紹,他是電力改革方案重要配套改革文件《電價改革方案》(2003年出臺)的重要起草者。

國家電監會總監譚榮堯在2009年年底也表示,“輸配電成本核算是電改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電監會在2008年發布的《2007年電價執行情況監管報告》中指出,由于電力體制改革不到位,輸配電價仍未獨立核定,購銷差價與國家公布的輸配電價相差較大。

雷鳴認為,輸配電價成本不清是電價改革滯后的“惡果”,而后者是有人為尋租而阻擾的結果。

2003年出臺的《電價改革方案》及之后的《電價改革實施辦法》,規定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用戶銷售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配電價政府行政審批,即“放開兩頭,管住中間”;而現實情況卻是“管住兩頭,中間不管”,即上網、銷售電價由政府審批,輸配電價隨銷售電價與上網電價的價差變動而變動。

與輸電企業和配電企業相比,發電企業要多得多,電力用戶更多,所以如果進行市場化改革“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審批尋租的機會就少得“可憐”!

國網的沖動

除了政策原因,國家電網自身的“進取心”也是造就“國網帝國”的重要原因。

正如一位國務院國有重點企業監事會主席對《瞭望東方周刊》所說,“由于種種原因,在電改已事實停滯的情況下,國家電網采取行動,‘我自己做自己的’。”

國家電網采取的“自我”行動之一是權力上收。

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一名成員向本刊記者抱怨說,“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的市場化改革實驗成功了,本應該全國推廣,結果國家電網卻將權力上收了!”

“5號文”第九條規定,重組電網資產,設立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電網公司,組建工作由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立區域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南方電網公司,組建工作由控股方負責,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

這個規定實際上是組建6個區域電網公司,其中南方電網是中國電網市場化改革的試驗田。

根據當時的制度設計,國家電網僅是原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電網資產出資人代表,職責有三:負責區域電網間電力交易、調度和一些事物協調,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受國家有關部門委托協助制定電網發展規劃。而區域電網公司的法人職權得到加強,要求按現代企業制度設置,做到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享有法人財產權。

在南方電網市場化改革取得成果,準備在其他5家區域電網公司進行推廣的時候,國家電網卻上收了這5家區域電網公司的人財物大權,并且連區域電網管轄的省級公司人、財、物權力也一并上收,形成一個覆蓋中國70%電網面積的巨無霸壟斷公司。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還打造了技術壟斷載體––––特高壓電網。

在電監會任職的楊名舟曾表示,國家電網建設特高壓電網從技術上形成了壁壘,與“5號文”規定的區域電網體制格局形成矛盾,會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電網的壟斷地位。

媒體的密集報道“能對決策層形成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已退休研究員吳鐘瑚對本刊記者說:《令人沮喪的電力改革》于2000年5月在媒體發表后,得到決策層響應,一個月后,高層拍板,電改主導權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轉到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帝國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