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電力工業回顧與展望(中)

2010-04-22 14:56:24 中國電力新聞網   作者: 記者彭源長 任春 劉啟明  

就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中國電力工業近年來進入"瘋長"階段,但同時,由于存在營養不平衡甚至不足的問題,中國電力工業青春洋溢的臉上也布滿了"痘痘"。

這些"痘痘"有大有小,顯眼或者不顯眼。如果仔細觀察,可以歸納分類如下:煤電矛盾、電源結構不合理、電網建設滯后、規劃不夠科學統一、新能源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節能減排壓力巨大、電價改革不到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下滑、缺乏統一的行業文化……

這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煩惱。這些不速之客在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印記,但也必將在中國電力工業進一步的健康成長中隱退。

問題之一:煤電矛盾愈演愈烈

新聞回放:2008年12月舉行的2009年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匯總會上,煤炭企業開出高價,五大發電集團一單未簽,無奈而去。

這樣的矛盾已經快10年了。

新世紀之初,幾件耐人尋味的事情幾乎同時發生。首先,政府取消了電煤指導價,以放開煤價為主線的煤炭市場化進程加速;其次,我國電力需求已經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走上了復蘇之路;再次,電力體制改革打破了電力行業廠網一家的局面,中央層面的發電資產重組為五大發電集團,加上地方國有資產組成的發電企業,共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煤、電之間的天平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電煤價格踏上了上漲的“不歸路”,而化整為零的發電企業各自為戰,只能無奈地接受煤炭企業的漫天要價。

據統計,2003年~2009年間,電煤價格已經上漲了1倍以上,而銷售電價漲幅僅為32%。

于是,火電企業成本壓力大增。盡管發電行業通過加強管理和技術進步,消化了一部分成本壓力,但是,快速上漲的煤價還是將火電企業逼到了崩潰的邊緣:2008年全國火電行業巨虧700億元;而在2010年第一季度火力發電量大增26.8%情況下, 火電企業虧損情況不僅沒有緩解,虧損面仍然接近45%左右。

煤,成為火電企業最大的煩惱。煤電頂牛、經營困難,多年來的主題詞繼續在火電行業流行。

問題之二:電源結構不盡合理

新聞回放:2006年12月底,某財經類報紙援引山東一高層人士的話,稱山東將設限火電發展。

盡管山東后來并沒有限制火電發展的具體動作,我國也從沒有明確提出限制火電發展的政策主張,但有關限制火電發展的聲音不絕如縷。憂心忡忡的聲音的背后,是我國嚴重不平衡的電源結構。

2009年底,全國全口徑電力總裝機已經達到8.74億千瓦,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然而,電力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不斷累積。其中,電力結構中火電高居難下,基本在74%左右,全年火電發電量比重平均占84%左右。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僅有25%左右。我國煤炭消費量居世界第一,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所占比重約為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個百分點。

盡管近年來以風電為主力的新能源異軍突起,但是這沒有改變我國電源結構中火電占絕對多數的事實;盡管我國火電中高參數、大容量、環保型機組越來越多,但是這也改變不了火電仍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軍的事實。無需多言,煤炭的大量開采利用,帶來了嚴重的環境、運輸等問題。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格局將長期難以改變,我國過于依賴煤電的能源供給體系在產業銜接上、價格疏導上、市場關系上均顯得非常脆弱。

于是,一旦電煤供應發生問題,電力的安全穩定供應就面臨巨大威脅,“電荒”如幽靈般陰魂難散。

問題之三:電網投資有待加強

新聞回放:國家電監會發布的《2009年供電監管報告》顯示,在供電質量方面檢查發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偏遠地區電網建設滯后,電網結構薄弱,運行不穩定。

事實上,不僅是偏遠地區配網建設滯后,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城鄉電網普遍存在"欠賬"情況。即使是在大城市,由于公眾的排斥等問題,電網建設也面臨很多阻力,據報道,南京城區8年僅新建一座220千伏變電站。

也不僅是配網建設滯后,輸電網骨干網架薄弱的問題同樣也很突出。在年初華中地區的缺電危機中,一條新建的特高壓線路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總體上我國輸電網仍然比較薄弱,有電送不上的問題依然時有發生。

據統計,建國以來,我國電力工業投資累計6.2萬億元,其中電網投資2.34萬億元,占36.2%。進入新世紀后,電網投資力度不斷加大,2001年~2009年,電網累計投資1.8萬億元,電源累計投資2.2萬億元,電網投資占45%;其中,2009年電網投資3847億元,電源投資3711億元,電網投資占50.9%,電網投資首次超過電源投資,但與國際上電網與電源投資6:4的水平仍有差距,電源電網不協調的矛盾短期內依然突出。

盡管追趕的腳步在加快,然而,落后多時的電網要想趕上電源"兄弟"齊頭并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題之四:統一科學規劃缺失

新聞回放:2009年內蒙古風電在后夜低谷期,棄風最高達290萬千瓦。據統計,凡是國家正式批準的風電項目,接網率在90%以上,而地區級規劃的風電項目,接網率不到60%。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更因為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風電遭遇接入瓶頸。而在電源大發展的這段時間,配套性電網項目及政策跟不上同樣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在前些年火電建設高峰期間,大型火電廠機組陸續建成,但電網接入能力卻嚴重不足,有電送不出。

專家指出,統一規劃的缺失,是造成電源電網不協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電力行業規劃弱化,電力規劃的權威性、科學性存在著明顯的欠缺。目前各地風電發展迅速,而上網難問題已成為風電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其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是規劃滯后和缺乏配套性政策。事實上,規劃問題并不僅限于風電,區域范圍的季節性、時段性、結構性缺電等情況的出現,也說明盡快制定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電力規劃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矛盾。

加快改善規劃工作方式和機制,建立科學統一的規劃,已然迫在眉睫。

問題之五:新能源發展難題多

新聞回放:不久前,中電聯課題組指出我國風電建設規劃比較粗放、激勵政策不夠完善、項目審批仍存問題、風電并網問題突出。

在新能源中不僅僅是風電存在諸多問題,光伏發電等行業同樣問題多多。很多新能源工程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存在很多隱憂。

在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關于合理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的建議"的提案就指出,目前我國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策配套和落實不力。由于缺乏對電網企業的合理激勵和價格補償政策,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輸出存在不少問題,挫傷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二是技術研發動力不足。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缺乏國產技術支撐,一些核心和關鍵技術還需要從國外引進,這些技術空白嚴重制約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此外,新能源領域整體上缺乏系統的技術規范,尤其是缺乏產品質量國家認證標準以及相應的法規和質量監督體系,也影響著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無論是風電、光伏發電還是生物質能源發電,既然是新能源,就意味著是新生事物,還缺少足夠的開發、運行和管理經驗,甚至在技術上尚存在沒有被發現和認識到的難題。我們必須做足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研究,盡量避免走彎路。

問題之六:節能減排壓力巨大

新聞回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燃煤機組必須同步建成并運行煙氣脫硫設施"改為了"所有燃煤機組都要加快建設并運行煙氣脫硫設施"。

《政府工作報告》中由"新建、改建、擴建燃煤機組"到"所有燃煤機組"的修改,無疑表明安裝脫硫設施的徹底性和全面性,對火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脫硫只是一方面,近年來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前些年的"環評風暴"讓我們記憶猶新,氣候變化問題又將電力行業拋到了風口浪尖。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際,我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在未來1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將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碳排放總量和對能源的消耗也將會繼續增加。在此情況下,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下降40%至45%的目標難度不小。而電力行業歷來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占到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電力行業在我國的減排大計中責任重大。顯然,在今后一段時期,電力將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的主要行業。

既要支撐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又要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電力行業面臨的壓力顯而易見。

問題之七:電價改革仍不到位

新聞回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本報一項主要針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調查顯示,電力體制各項改革中電價改革呼聲最高。

電價改革不到位,在煤電價格關系上有最直接的反映。

在目前電力企業上游的煤炭已經市場化而電價尚實行國家管制的情況下,上游資源價格變動不能有效傳導到下游,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手段促進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電價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未能得到應有發揮。

電力是由一次能源轉換而來,但一項統計顯示,多年來電價漲幅遠低于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和其他能源品種價格漲幅,也遠低于主要工業產品價格漲幅。2003年~2009年間,國家七次調整電價,銷售電價共提高13.79分/千瓦時,漲幅為32%。同期,國內電煤價格上漲1倍以上,汽油價格上漲80%。主要耗電工業產品價格漲幅也遠高于電價漲幅。從國際來看,我國電價在全世界也處于較低水平。

電價已成為影響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因素,電價改革亟待突破。

問題之八:電企效益持續下滑

新聞回放:2月份,電力行業再度陷入虧損。專家預測,如果電價不能得到及時疏導,2010年火電行業很有可能重新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2008年電力行業曾出現全行業虧損,其中五大發電央企虧損322億元。2009年11月,國家調整了一次電價,這讓去年五大發電集團共實現利潤總額達到196.01億元。但是去年第四季度,由于成本上升,部分發電企業資金鏈又開始緊張。這是上述新聞的背景。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09年1-11月,全國電力行業資產合計是63379億元,累計實現利潤890.86億元,資產回報率只有1.41%,低于全國工業資產回報率近4.1個百分點;電力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0%,而央企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6.3%。根據國資委的EVA績效考核標準,電力央企排名靠后。同時,在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前十位工業企業中,電力行業就占了五家,其中前四位均是電力企業。在3月27日中電聯舉辦的2010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有專家表示,如果金融政策出現緊縮,不少電力央企將面臨比較大的經營風險,"個別企業在寒冬里沒有凍死,卻可能在陽光下死去。"

電力行業特別是火電行業似乎真的成了夕陽產業。盡管管理水平不斷上升,管理成本在不斷下降,但這抵消不了燃料等成本大幅上升的巨大壓力,火電企業盡顯疲態。

問題之九:行業文化亟待建設

新聞回放:近期本報一項調查顯示,五成左右受訪對象對于電力企業服務質量和社會形象表示認可。不過,電力行業外約有四成受訪對象認為電力企業目前的社會形象"一般"。

多年來,電力行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當前,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與電力行業對國民經濟作出的貢獻明顯不相稱,行業話語權明顯不足。在矛盾最突出的煤電運環節中,電力顯然處于弱勢地位;電力行業與產經領域相關行業的比較優勢也在逐步降低,行業的整體合力和社會影響力亟待加強。

這與電力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文化有直接關系。廠網分開后的電力企業"各自為政",在不同的具體經營實踐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但是,卻沒有形成統一的行業文化,沒有形成合力。要徹底改善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需要電力企業攜起手來、共同應對,特別是共同加強行業文化建設,以優秀文化引領行業科學發展。

無論是電廠還是電網,本身就存在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物理聯系,在社會公眾看來都姓電。那么,電力行業就有足夠理由以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加強協調,推進合作,促進行業和諧。電力行業須通過繼承和發揚電力行業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快培育形成"誠信、負責、合作、創新"的行業文化,增強行業凝聚力和發展合力。

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行業的聲音和社會溝通,不但應該,而且幾乎就是"必須的"。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中國 電力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