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改革進入“施工”階段,新電改再次邁出實質性步伐!
2月3日,重慶市12家企業與新組建的重慶兩江長興售電公司成功簽訂購售電協議,第一家用電企業將于2016年3月由后者正式開始供電。這標志著重慶作為首批售電側改革試點地區,正式拉開售電側改革序幕。
新電改如何推進,一直是業內外關注的焦點。自去年3月份新電改方案出臺以來,試點區域不斷擴大,至現如今的重慶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電改已在多地區落地開花。電改的紅利在哪里?電價到底能夠降多少?
以重慶為例,此次簽約達成2016年度售電量1.3億千瓦時,用電企業平均簽約電價0.6元/千瓦時,這將至少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600萬元。據此水準計算,售電改革全面鋪開后,帶來的改革紅利將非常可觀!
如此同時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改革紅利是大量切割現有電網的利潤“蛋糕”之后獲得的。那么,新電改能夠順利推進么?萬眾期盼的電改降價潮何時能夠席卷全國?
1“甜蜜”的試點:電改降價潮將席卷全國?截止目前,已有云南、貴州、山西三省正式成為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廣東、重慶兩省市成為首批售電側改革試點地區,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則有廣東深圳市、內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寧夏、云南省和貴州省7個省市。
那么,這些電改的“先行者”都吃到了改革的紅利嗎?改革又有多少甜頭?華夏能源網記者為大家詳細梳理如下:
重慶試點情況。從2015年11月28日重慶市售電側改革試點獲批,到首批用戶購售電協議簽訂,僅僅用了短短的67天。根據新電改方案,此次簽約后。220千伏企業用戶電價可降至0.55元/千瓦時。重慶市計劃2016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新增這類電量用戶313家,年用電量約30.72億千瓦時,每年將為企業節約8.22億元電費支出。
廣東試點情況。廣東的深圳是我國實施輸配電試點改革的首個地區。2014年11月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我國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2015年1月15日,發改委公布了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首個監管周期電網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其中,2015至2017年,深圳市的電網輸配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業內人士測算,2015年至2017年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預測的銷售電量分別為778.45億千瓦時、811.02億千瓦時和846.71億千瓦時,未來三年電網收益累計減少24億元之多,這基本就是電改后消費者可以享受的“紅包”。
按照華電集團政策法律部主任陳宗法的分析,推行“先行先試”電改試點后,電價下降將是一致的趨勢。他認為,現有的標桿電價、計劃電量體系將發生根本性改變,電力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充分、直接、激烈,無論是協商定價,還是市場競價,電力企業“打折讓利”將成新常態,“降價潮”將席卷全國。在其文章中,詳細計算了多地進行電力改革后的給用電方帶來的好處。
1.貴州。2015年2月,貴州組建了電力交易中心,開展了年度直接交易、集中競價和掛牌交易,實施工商同價,據實計收基本電費等。據報道,14家發電企業和425家用戶參與,簽約電量達到263.7億千瓦時,占省內售電量的31%,比例居全國首位。截至當年10月31日,全省交易電量累計完成142.42億千瓦時,交易均價比目錄電價每千瓦時降低5.48分。
2.蒙西。早在2010年5月,蒙西電網就開始探索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形成了“三方參與、雙向競爭;增量市場、適度競爭;價差傳導、模式開放”的市場特點,累計完成交易電量1199.93億千瓦時,參與火電企業36戶,用電企業258個。交易折價為0.1-5.6分/千瓦時,平均2分/千瓦時。其中,2015年1-8月完成交易電量316.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36%,占蒙西電網統調燃煤機組發電量的比例40.32%,折價為2.73分/千瓦時。
3.某發電集團。云貴、蒙西雖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效應,但最能反映新電改進程的莫過于某全國性發電集團。據統計,2015年1-8月,該集團市場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11.3%,平均電價每千瓦時0.30元,比批復電價降低0.11元。其中:大用戶直購電占5.62%,每千瓦時降價0.065元;競價電量占2.62%,每千瓦時降價0.162元;其他市場電量占3.08%,每千瓦時降價0.145元。
面對這些推進電改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大紅包”,沒有推進試點地區的用電者只要艷羨的份。在普遍性降價背后,我們或許可以問:現在的電價水分到底有多高?席卷全國的電價降價潮何時能夠來臨?
2電改沖擊波:電網企業會有多痛?此輪改革受沖擊最大的無疑是電網企業。
在理想情形下,新電改將會逐步破除中國電力行業多年來形成的弊端,促成發電方與用電方的直接交易,由此帶來電價的下調,這也將會對之前的電網盈利模式產生顛覆式沖擊。華夏能源網記者注意到,新電改方案對電網企業的定位表述為:“電網企業不再以上網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這意味著,新電改將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利潤蛋糕直接“動刀”。
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劉滿平指出:
電網公司將失去其本不該有的、非企業的、非市場的職能,其盈利模式將由之前盈利性單位變為公用事業單位。今后電網就是一高速公路,車流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不用管了,而是只負責收過路費,而且這個收費標準要由政府來定。另外現在電網公司還涉及了房地產、金融、傳媒等非主營行業的投資,今后這些也會受到規范、控制甚至被要求退出。
從發電側來看,未來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更多地得到利用。新電改方案的目標旨在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在售電側,未來電網企業單一購售電主體格局將被打破,逐步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競爭格局,發電企業、民營資本等也將不斷分食售電市場這一“大蛋糕”。
利益重新分配,帶來的必將是各方強烈博弈,新電改的阻力也并不會小。綜合媒體報道,未來電改繼續推進將需要面對以下三大挑戰:
一是輸配電價格的問題,一些先行試點區域試圖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重新核定分電壓等級的輸配電來體現改革成效,剔除不合理電網成本”來定價。但此計價方式并不受當地電網公司的歡迎。
第二個挑戰是,在過網費用不變的暫時前提下,地方政府若還想降低電價,只有從發電企業處想辦法,這就需要便宜的電也納入到改革試點中,比如重慶,因為水電價格最便宜,正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爭取,把分配給該市的三峽電量納入本次售電側改革試點。
第三個問題是,目前地方省市工業用電價格偏高,盡管改革后電價有所降低,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費名目多、標準高,仍需進一步爭取國家研究分類取消或降低基金附加的標準政策支持。
不過,總體而言,這一輪新電改的向前推進將是大勢所趨。正如陳宗法所言,我國電力市場普遍過剩,地方政府為穩增長主動參與電改的積極性高,今后電力市場競爭將更加充分、直接、激烈,發電企業“打折讓利”將成新常態。
“未來三、五年內,我國總體電價水平將會‘穩中有降’,電力用戶將分享改革紅利”陳宗法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在新電改遍地開花之后,電力用戶的市場地位也將發生轉變,用電者將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享受到更低廉的電價和多元化的服務。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