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儲能十三五規劃將被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目前正在征求意見,該規劃預計3月出臺,這意味著電池儲能的突破迎來關鍵時間節點。《電池中國》網認為,這將是儲能首次以專項規劃形式被納入國家級規劃,被儲能界視為重大利好,作為儲能關鍵載體的儲能電池跨越式發展機遇也隨之到來。
可以確定的是,儲能技術的進步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儲能電池類型很多,各自的優缺點都比較明顯,但是并沒有一種“完美的儲能電池”,適應各種條件下的儲能。
儲能電池各領風騷動力電池儲能受矚目
業內人士認為,儲能電池的發展或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例如鎳鋅電池、鋰電池適合手機等小型設備;鈉硫電池、全釩液流電池等適合大型儲能設備。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溫兆銀認為,目前儲能電池不太可能出現一種電池來一統江山,不同材料的電池都有各自的特點,以適應不同條件的需要。
動力電池儲能方面,國家高技術新型儲能材料開發中心主任吳鋒表示,電動汽車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野,它將是解決石油能源危機和實現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國內的比亞迪、長安、奇瑞等汽車公司都已有純電動汽車面市,而其中關鍵在于發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動力電池。
適應電動汽車的儲能電池需要功率大,容量大,但目前國內電池存在價格高昂,電池重、單次充電里程不夠長、建充電站、換電站需要大量地皮等缺陷,極大制約了電動汽車的推廣,也使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偏低。
業內專家認為,技術成熟度低、示范應用經驗少是國內儲能技術普遍存在的問題。不管是小體積的動力電池,還是大容量的電網儲能電池,在高性能、高安全性、高性價比上還需要革命,其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過程。
電網儲能注重安全性新材料是其發展關鍵
高能量、高功率意味著潛在的化學不穩定性,由于產生電池安全性問題并非單一因素,應在深入全面認識應用環境下電池反應機制及其伴生副反應的基礎上,多角度提高儲能電池的安全可靠性。
就電池本身而言,組成電池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都有改進的空間。中國電力科學院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來小康表示,對于電網大規模儲能來說,安全性更重要,因為它的規模都比較大,到了兆瓦或者幾十個兆瓦級別,小容量的筆記本電腦都容易燃燒,做大以后如果有一個出問題影響就比較大。儲能裝置本身的性能還要有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對它的性價比、安全性上,高安全這是必須要保證的。
河北工業大學能源與環保材料研究所所長梁廣川表示,電解液也是涉及儲能電池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開發熱穩定性好、難燃甚至不可燃的新型電解質體系,還需要關注電極、電解質材料的匹配問題;研究具有寬電化學窗口的新型電解質體系,需要開發高分解電壓的新型電解質體系。
電解液現在使用較為普遍的是六氟磷酸有機溶液,如果用離子液體取代有機溶液可能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并且已經有一定的規模化應用,室溫離子液體有不揮發、不可燃、高導電、高電壓窗口,組合起來,形成替代這個液體電解質,在安全性能方面有比較大的提升作用,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尋找新的材料是儲能電池發展的關鍵,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是其中的一個方向。根據實驗,它的循環次數可以超過13000次。還有一點跟鋰電池不同,鋰電池的狀態很難來檢測,但是液流電池根據曲線可以知道還能放多少電,已經放出多少電;它還是環保的,電解液可以永久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安全性比較好,不會產生著火爆炸。但它的能量比較低,每公斤在20瓦時左右,其穩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規模化應用前景可期相關公司擴張契機來臨
目前特斯拉電動跑車的暢銷讓市場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之一就是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所以新能源動力汽車的暢銷也就意味著儲能電池產業面臨著新的發展空間。
此外,我國新能源電能的發展也打開了儲能電池的發展空間。因為風能、光伏等存在不穩定性,為把這些不穩定的電能送上電網,需要對這些不穩定的電能通過儲能電池儲存下來,然后再上電網。
總體估算,到2020年,我國儲能電池規模化應用的前景大約為12.365億千瓦,儲能電池面臨重大發展契機。
對此業內上市公司紛紛加快布局,南都電源、圣陽股份、鑫龍電器、比亞迪、四方股份、陽光電源、科力遠等在儲能電池領域均有所作為。
科陸電子與株式會社LG化學簽署《合資經營意向書》,雙方擬在中國成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開發、生產及銷售使用LG化學及LG化學子公司電芯的儲能電池包。雙方將合力研發、設計、建設全自動化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BMS將采用公司最新一代的自動標定及主動均衡技術,實現從電芯到系統的全面有效管理。
南都電源的動力電池和智慧儲能節能業務快速發展,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向子公司武漢南都增資,建設年產1000萬kVAh新能源電池生產線,包括后備及儲能、動力系統用高性能閥控密封電池,隨著擴產能的完成,公司動力電池將放量增長。
圣陽股份持續專注備用、儲能及動力電源領域,其“電動車輛用動力電池和長壽命儲能電池項目”,去年底廠房建設基本完工,部分設備到位,2016年整體建設完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研究儲能電池用新型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及電池系統設計、優化、集成技術,開展應用示范,是當前儲能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相關公司有的放矢地開展研發、投資。
科力遠聯合中南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國納米科學中心等單位共同設立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為高性能鎳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等關鍵材料及儲能技術與系統集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該項投資將對公司未來發展形成技術支撐,有利于拓寬先進儲能材料領域市場。
電池解決儲能難題與可再生能源相依共榮
可再生能源發電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電的間歇性與不可預測性。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集中時間段與用電時間段存在著不一致性。風電發電高峰一般集中在晚上,太陽能發電的高峰集中在白天。而工業用電的用電曲線較為平緩,居民用電則呈現白天、晚上兩個高峰。同時,隨著季節、天氣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與用電曲線都會有相應的變化。
這些對于電網來說,都是麻煩。如果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電池儲能或許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性的最有效經濟方案。
電池儲能的好處在于容易與各種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相結合;充電放電快速,直接電與電轉化,轉換效率高。其限制的最大因素在于經濟性,以及與成本相關聯的充放電效率、安全性、壽命。
傳統觀點都認為,電池儲能的成本高而難以商業運營。不過這個狀況正在迅速改變,近期電池技術的突破,使得電動汽車等大規模電池應用已經較為普遍,而直接與電力系統結合的電池儲能的嘗試也已經開始。
對于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結合的系統,儲能策略對系統經濟性的重要性可能高于儲能設備本身成本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在大力推進儲能設備發展的同時,也應當倡導電池儲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結合,積極建立試點,扶持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結合系統的試驗性項目。
對于電網而言,發展電池儲能技術或可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問題,大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份額,有效提高上并網率和系統穩定性。對于政府而言,制定更有針對性和有差別性的差別電價政策,不但有助于推動電池儲能技術的盈利能力,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提高電力系統的總體發電效率。
隨著技術進步,電池儲能成本與技術已經逐漸進入經濟性區域。我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生產大國,政府應加強對電池儲能技術的研究和運用的扶持力度,從而搶占新能源革命的先機。為避免落后一步,政府應抓住儲能技術處于突破前夕的機會,利用產業規模與市場優勢,推進各種技術的電池儲能研究與產業結合,早日實現電池儲能大規模應用。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