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在沖上每桶50美元大關后近期一路下跌,紐約油價2日更是自4月份以來首次跌破每桶40美元大關,收于每桶39.51美元。
此間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復蘇基礎并不穩固,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預計未來國際油價仍將在低位徘徊。
在分析人士看來,前期推漲油價的因素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包括加拿大山火、尼日利亞原油生產設施頻遭襲擊、美元階段性走弱、美國夏季消費旺季等等。當這些因素對市場的影響逐步或完全消退之后,供需基本面便重新開始主導市場。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不容樂觀。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顯示,之前美國全國商業原油庫存雖然連續九周下降,但與往年同期相比仍處最高值,而且上周公布的數據又意外上漲,這進一步引發市場擔憂。
美國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運營的油田鉆井數量連續五周增加,這顯示美國頁巖油廠商持續增產。整個7月份,美國油田鉆井數量增加44座,創2014年4月以來的月度新高。
路透社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于伊拉克、尼日利亞等產油國持續提高原油產量,7月份歐佩克原油產量很可能創近期新高。
另一產油大國俄羅斯2日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俄羅斯原油產量同比增長1.8%,為連續第24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從需求層面來看,由于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原油消費受到抑制。美國商務部7月29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1.2%,大幅低于市場預期。英國的“脫歐”公投結果則給歐洲經濟復蘇前景增加了很大不確定性。
此外,夏季用油高峰即將過去,煉油廠通常會減產以維持設備運營,這也會影響市場需求。
國際金融業協會(IIF)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當前國際原油市場正通過價格調整緩慢地向供需平衡點移動,IIF預計在2017年年底之前,國際油價將在每桶40至50美元區間內波動。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