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報道,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若無三峽大壩調蓄,98年的洪災或要重演,三峽大壩在2016年應對超強厄爾尼諾三峽大壩在防汛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地球在今年遭遇了超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在過去的60年中只出現過三次,上半年平均溫度是歷史最高,而從1950年代以來,中國地表平均氣溫的變暖幅度更是達到全球的兩倍。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2015年曾在日內瓦邀請國際專家做過評估,極端強降雨天氣的增多不會影響三峽大壩的安全,同時三峽工程也不像有些網民炒作所說的對天氣氣候產生明顯影響。實際情況是三峽只是影響到20公里范圍內。
鄭國光今年在武漢一睹14小時降水380度毫米,他表示,沒有三峽排下來,武漢、整個長江中下游水位可不是這個樣的,可能重演98年的情形。其還指出,目前的天氣預報是基于平均的氣候態做出的,還需要解決在強厄爾尼諾等非常泰氣候中預報失準的狀況。
據7月23日報道,陳永華介紹,1998年,荊州市域長江堤段共發生險情1770處,而今年截至7月22日,僅有33處,相差懸殊,“防汛形勢相當的情況下,出現這么大的差距,主要得益于堤防加固,提高了其抗洪能力;另外,還得益于三峽水庫的調蓄作用。”
7月1日,三峽水庫迎來2016年“長江1號”洪峰,入庫流量5萬m3/s,根據長江防總的統籌安排,洪水經三峽水庫調度調蓄后,以3.1萬m3/s的流量勻速下泄,最大削峰1.9萬m3/s。“40%的洪水流量被削減,涉及近2萬m3/s的流量,這對下游來說太關鍵了!”陳永華說,如果這些水下來,長江水位至少上漲兩米,超過保證水位,堤防就要超標準運用。
數據顯示,三峽防汛庫容221億m3,荊江分洪區庫容54億m3,這意味著,一個三峽防汛庫容,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并且可以反復利用。
“先蓄洪,待下游壓力減小,就下泄,并為下一次洪峰做準備。”陳永華認為,利用三峽工程調蓄洪水,比分洪區分洪更靈活、更方便、成本也更小。
荊州長江河道局石首分局總工程師張新平同樣參加了98年抗洪,“當時漫堤幾十公里,我們拼命加筑子堤,最高達到1.7米。”他表示,今年汛期,三峽大壩適時調蓄,避免了長江上游的洪水與中下游洪水疊加,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也大大減輕了這些地區的防汛經濟負擔。
“穩固的荊江堤防及三峽水庫的科學調蓄,讓坐落于云夢水澤之上的江漢平原守得安瀾。”陳永華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