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機會難得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就看這幾年

2016-08-26 08:43:53 網易汽車

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拒絕政策紅利的誘惑,當國務院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規定到2020年建成充電樁480萬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已經被“逼”上了快車道。

但與此同時,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則將會逐步退坡,到2020年補貼將會接近于“0”,面對這樣的“窘境”,中國新能源汽車該如何應對?

雖然形勢較為嚴峻,但如果想要靠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這幾年或許將會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最后機會。

補貼退坡亦是種激勵

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或許將會倒逼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

中國新能源汽車真正的發展始于政策利好,不限行、不限購、減免稅費、動輒10萬以上的補貼,在近幾年推動著市場以近乎“井噴”的速度發展,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較2014年猛增169%。

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市場表現頗有虛假繁榮的意味,正是在2015年底,新能源汽車“騙補”風波爆發了,招致四部委聯合調查、重拳出擊,新能源汽車補貼過高也第一次得到了非常高的關注。

新能源補貼的政策調整勢在必行,其中對行業影響最大的就是補貼退坡,市場前景看似將會迎來一個巨大的“利空”因素,而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擺在廠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價格平衡就快被打破。

補貼減少,消費者和廠家,到底誰來買單?這個問題雖然尖銳,但對于產業發展來說卻是另一種激勵。

長遠來看,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目標不會變,但補貼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某些新能源車型價格的提升,對于消費者來說,無非是A或B或C等等的選擇題,但對企業來說則必須通過補貼來維持售價,否則動輒20幾萬的電動車恐怕很難被消費者接受。這時車企們只有2種選擇:1.壓縮利潤以維持價格;2.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成本。

自掏腰包補貼消費者這種壓縮利潤的做法,在短期內可以應急,但長期來看,卻會損傷企業利益,放緩自身發展的步伐,而通過各種手段來降低成本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高點主要集中在電池,而電池成本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產量較少,對于汽車這個非常追求規模效益的產業來說,理智的擴大電池產能勢必會降低成本。


三元鋰電池

實際上降低成本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優化生產結構、升級生產技術、研發車身輕量化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補貼的退坡對于產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在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以前,車企們急需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這也是能否解決最基本生存問題的重要因素。

如果10年以后再來看,“騙補”事件或許會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標志著該產業由“野蠻生長”轉向“精耕細作”。

切忌坐井觀天

依托著巨大的政策紅利與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迅猛,比亞迪還在2015年奪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這不意味著對于外資品牌就應該放松警惕,中國新能源汽車想要發展,切忌坐井觀天。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為主,而在一些國家,油電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也同樣很受歡迎,即便是這樣,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有著一系列潛在對手。

首當其沖的是特斯拉,除了ModelS以及ModelX以外,特斯拉在去年發布預售的Model3著實令人心里一沉,如果最終的售價和其不到30萬元人民幣的預售價相似,試想一下當這款車真正大批交付使用時,會有多少人“乖乖就范”?

此外,一眾實力強勁的傳統品牌也都沒有閑著。

根據大眾集團公布的新能源規劃,到2020年將有20余款新能源車型推出,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等,在今年下半年,大眾蔚攬GTE、奧迪A6Le-tron與Q7e-tron三款插電式混動車型就將在中國上市。

另外,日系品牌三菱則預計在2017年~2020年向市場投放總計14款新能源汽車。而最先上市的有兩款,一款是緊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SUV,比歐藍德略小,另一款是純電動的ASX。

此外,炒得火熱的通用BoltEV也即將上市,而在韓系車方面,現代Ioniq明年也將引入中國。

外資品牌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虎視眈眈,雖然目前與中國品牌相比因為補貼的問題而沒有太大競爭力,但市場總會恢復到相對公平的競爭狀態,到那個時候,又會有誰來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大旗?

想來想去,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能否順勢而起,關鍵就在這幾年了,如果不能在這幾年臥薪嘗膽、研發好的產品出來,等到補貼消失、外資品牌涌入之時再“彎道超車”,恐怕就會非常困難了。

但好就好在,目前正是個難得的機會。這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政府也都大力支持,趕在豪強汽車品牌以前將市場站住,做到以產品為核心,或許真的能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打下一片天地。

最后想放上一段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話當做結束:“如何加快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如何從大變強,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我想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大的課題,而十三五對中國品牌汽車來說可能是實現趕超的最后機遇。”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