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世界能源投資展望2016,報告指出:全球能源投資正在向清潔能源傾斜,但和巴黎協定的期待目標還相差甚遠。中國超過美國,成為能源投資數額最大的國家。以下是節選的報告摘要。
2015年全球能源投資為1.8萬億美元,相照2014年實際下降8%,主要是由于上游油氣投資的急劇下降。2015年以前,美國己經連續三年成為能源供應領域最大的投資目的地: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重新登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電力行業創紀錄水平的投資以及美國在油氣領域投資的下降。中國經濟的再平衡及放緩限制了其能源需求,對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的需求增速下降,這對全球的能源投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歐盟、日本以及美國這樣的成熟經濟體中,服務業占據主導,使得能源需求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關聯被弱化。能效領域的技資鞏固了上述結構性的變化,2015年該領域的全球投資金額達到了2200億美元。盡管當前全球的宏觀經濟增長以及能源政策的推進都很緩慢,但考慮到上游油氣的大部分投資和近40%的電力行業投資目標都是對老化資產的替換,保證供應安全仍然需要大筆的投資。上游油氣投資仍是全球能源投資的最大宗,超過總投資的45%。盡管需求明顯放緩,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的擴展,對電力行業的投資仍達到了創紀錄的6900億美元,超過總投資的37%
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能源系統在重新定位。石油,這一數量最大的一次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略有增加,但是隨著2014年底以來油價猛跌,資本支出削減(這一情形在北美地區尤其明顯),石油在全球能源投資中所占比例也因此下降。與石油不同,因為電力需求放緩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擴張(這一擴張造成了對燃氣電廠的投資下滑),天然氣需求的增長仍然不振。除此之外,低迷的油氣價格也導致了上游、運輸、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的削減,非洲東部和歐亞大陸的大多數大型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都面臨延期。
煤炭需求下降,主要是因為中國和美國。但煤炭仍然保有世界第二大一次能源的地位。中國為了削減產能過剩,繼續重組其采礦業(中國煤炭占世界煤炭產量的50%)。全球煤炭的投資愈發受到氣候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在歐洲和美國,預計這些政策能夠促進需求的降低。另一方面,印度煤炭的生產一直受到投資的強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是分布不均:風能、太陽能、以及水電正在重塑電力系統。以美元計,自2011年開始,可再生能源投資保持相對穩定,但在技術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投資支持了生產的加速擴張。另一方面,除了在中國掀起的太陽能熱這一特例,對生物燃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熱度仍然不高。
供給側的單位資本成本在能譜中全面下降一-2015年,平均成本降幅從陸上風電的3%到美國頁巖油氣的30%。這些成本的變化正在重塑燃料與技術之間的競爭態勢。超過一半的能源投資都經歷了成本的顯著下降,尤其是太陽能光伏、上游油氣以及電力存儲。盡管技術進步以及“實踐中學習”效應是主要的驅動力,供應鏈產能過剩在推動成本降低的過程中也扮演了主要角色,特別是對上游油氣領域而言。如果經過一輪周期性上升,上游油氣成本有可能反彈。其他一些技術,例如核能,碳捕獲及封存(CCS)以及建筑效能改造技術,這些從模塊化及“實踐中學習”模式中獲益較少,未來會面臨著落后的風險。尤其在項目管理風險影響融資的條件下,這種風險會加劇。
目前,投資正向低碳發電資源傾斜一一這一改變已經開始。2015年上線的低碳發電容量一一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超過該年全球全年新增電力需求。可再生能源投資額接近295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風電、太陽能光伏、以及水電。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帶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2015年全球范圍內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碳排放強度均值繼續下降,己經降至420千克二氧化碳/兆瓦時。盡管這一下降使得兩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維持不變,但是當前發電廠脫碳的速度仍然無法滿足將氣溫上升維持在攝氏度以內的氣候目標,這就必須有更強政策的支持。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可以利用最新的經驗:加大投資力度:為低碳能源調動低成本資金,比如是競拍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2015年,核能投資達到二十年來最高水平,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擴張,新的核能發電削弱了對煤電的需求。但是批發價格低、碳價格信號微弱以及項目管理問題都阻礙了歐洲和北美的核電投資,甚至使得整個生命周期投資都變得不經濟。
雖然最近在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裝機容量上的投資己能大體覆蓋用電需求的增幅,煤電在中國仍然顯現出過度投資的跡象。宏觀經濟重組和大規模能效投資己經將中國電力需求帶入結構性的降速軌道。盡管燃煤發電廠的平均利用率有所下降,2015年仍有超過70吉瓦的新項目上馬。2016年上半年,有將近200吉瓦的容量開工建設,一些煤電廠將面臨著運行時間的進一步縮減,收回資金成本面臨著更大困難,為此中國政府己出臺措施以避免更多的過度投資。
從中期來看,鑒于大規模儲能發展前景有限,盡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重要性逐漸增強,但是對電網持續投資的需求并未因此而消失。事實上,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高效并網,對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投資,常常需要額外輔以電網投資。2015年,全球電網投資超過2600億美元,這對于保障能源安全非常關鍵。幾乎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管理體系,這再次強調了一個穩定透明的管理環境對于保證充分投資的重要性。
盡管目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運轉大體良好,但是投資趨向仍然對我們在能源安全問題上的自滿發出了警告。上游油氣投資的削減對地緣政治風險低的地區影響不均。盡管己經在項目管理上已經出現了助力成本降低的重大進展,在可以保證市場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存在對行業是否有迅速加大投資的能力的擔憂。對跨區域液化天然氣鏈條以及重要管線的投資正在急速下降,部分是出于地緣政治的限制。鑒于一些項目的前置時間長,這一下跌加劇了對未來幾年能否提供充足基礎設施這一問題的擔憂。在電力行業,風能與太陽能在年發電量方面都可以滿足需求的大幅增長,但是要將它們有效整合進發電系統需要額外的投資以及對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方法做出改變。在許多國家,對于當前的監管體制試下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存在政策爭論。對于像燃氣發電這樣可變發電類型的投資,歐洲己經接近停擺,而在美國其前景也顯示出諸多的不確定性。長期合同幫助墨西哥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籌集可再生資源的投資。為了將其整合并網,需要升級電網,這一問題解決仍然存在困難。輸電線路的投資嚴重依賴于監管框架,還要時常面臨審批障礙。對于一個各種可再生能源占比很大且增長較快的發電能源體系而言,對儲能以及智能需求響應方案兩者的投資都需要大幅擴張。一個具有連續性的,投資友好型的政策以及監管環境對保證能源安全而言仍是至關重要。
從全球來看,能源投資的規模與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所展望的低碳能源體系還相去甚遠。盡管在風電、太陽能光伏、以及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已基本上符合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度的目標要求,但是其他低碳技術領域的投資仍然滯后。在一些國家,核電廠正在逐漸老化,卻不見對更新的投資,而可再生能源彌補核電缺口又顯得捉襟見肘。目前,對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大規模投資沒有真正騰飛。在需求側,航空、重型運輸以及航運構成了石油消費的主體,這些領域還沒有出現除石油以外,具有經濟性的替代能源。同時,大量的投資還在涌向低效的煤電廠,這就造成了相當的風險一一幾十年內,碳排放減少有可能停滯不前。為鼓勵快速、大規模低碳技術的應用,不斷加快的技術創新和合理的投資框架將引導能源系統的迅速轉變,從而共同實現氣候治理與能源安全的目標。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