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阿爾及利亞召開的一次會議中就石油減產問題達成一致。在歐佩克達成近8年來的首次減產協議后,國際油價一度大幅反彈,這讓一些觀察者開始關心作為能源需求大國的中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那么,歐佩克減產協議對中國又有何影響呢?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油價上漲肯定會增大本國支出壓力,但減產協議產生這種沖擊的可能性很小,其對中國的最終影響也將十分有限。需要看到,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國際原油依舊處于“買方市場”,而中國能源結構也正在隨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而更新,中國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正逐年降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的比重為27.1%,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水、核、風、太陽能發電比重分別為18.5%、3.5%、3.5%和0.7%,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5、0.6、0.4和0.1個百分點。中國能源結構改變的另一個證據則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項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5年,中國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44.8萬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中占比超過30%,而無論是單年還是累計,中國均排名全球第一。
“需要指出,對中國而言,國際油價過高過低都不好。如果油價過高,則將增大中國經濟運行成本,帶來輸入性通脹;如果油價過低,則不利于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進一步轉型。”董秀成說,隨著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等新能源的發展,中國的能源安全也將不再簡單地同“油氣安全”劃等號。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的能源供應種類豐富、來源廣泛,能源保障將持續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歐佩克減產、油價反彈、煤炭價格回升等一系列現象的短期疊加,也讓一些觀察者擔憂中國供給側改革的進程是否會受到影響,董秀成強調,未來中國仍需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財政、稅收等手段引導,使煤炭的真實成本在市場價格上得以充分反映,進而更多發揮“市場之手去產能”的作用。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