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10年來最火爆的一次論壇。”在上半年的“SNEC第十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暨論壇”現場,與會者曾這樣描述。
可沒想到僅半年光景,可再生能源市場“一落千丈”。10月10日,彭博新能源金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投資額4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3%,創下3年來新低。
之前如火如荼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為何突然遭遇市場“寒冬”?可再生能源投資滑鐵盧效應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常態?這對全球能源消費市場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國際油價低迷的傳導效應
“過去一年,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籌資大幅超過預期,再加上電價政策變更等影響,我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經歷上半年搶裝熱潮后,便陷入了沉寂期。”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很多專家認為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異常波動引發了第三季度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暴跌。
實際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就已經遭遇滑坡,亞太地區同比減少47%、中東及非洲同比減少46%……除歐洲和巴西外,各國可再生能源投資都或多或少地縮水。這又是為何?
“多國政府削減對新能源項目補貼,以及新能源項目自身成本下降,導致大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獲得的融資驟降。”部分行業專家認為,一方面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近年來陸續削減新能源補貼,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熱情。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降低了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和施工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光伏發電市場的融資環境。
而放眼全球能源市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連勇認為,這輪可再生能源投資驟降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國際油價低迷的傳導效應。在國際能源市場的有限份額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此消彼長。曾經的高油價時代,越來越多資源涌入可替代能源開發技術及研究,帶動了可再生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如今油價低位徘徊,傳統能源便利性、價格優勢逐漸回歸,這必然會“澆緩”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只不過由于傳導效應,這種影響到今年才凸顯。
可再生能源市場換擋調速步入整合期
10月13日,原油價格小幅上漲,突破50美元大關。一邊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投資暴跌,另一邊國際油價應聲而漲。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可再生能源市場投資驟減影響并不會如此直接和迅速,這輪油價小幅上漲主要由于美國成品油庫存驟降。”相關行業專家給出了解釋。
受低油價的影響,化石燃料資產暴跌,可再生能源利潤率上升,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呈現出“一降一升”的發展態勢。IEA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1.83萬億的能源投資總額中,油氣投資占比46%,與2014年相比縮水1/4。可再生市場繼續穩步上升,投資總額占比17%,同比增加1%。
可如今可再生能源投資遭遇暴跌,是否意味著全球能源結構又將經歷新一輪調整?
在馮連勇看來,當前不過是可再生能源市場洗牌、優勝劣汰的緩沖期。新能源行業投資驟降或許會導致短暫的資金回流和能源結構變革。但從長遠看來,低碳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更符合全球能源市場需求。
“這輪可再生能源投資驟降不過是市場調速的正常反應,并不會對全球消費結構產生巨大影響。”很多業內專家也持有相似觀點,能源結構轉型是漫長調整過程,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交叉利用格局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如今可再生能源市場已經從過熱發展期過渡到整合期。
以我國為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風力發電年均增長34.6%,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僅用5年半的時間就走過了歐美國家15年的風電發展歷程。與此同時,盲目擴張、井噴式增長也給可再生能源技術、市場、管理、體制等各方面帶來了巨大挑戰。如此看來,可再生能源市場換擋調速發展或許更有利于其長遠穩健發展。
《巴黎協定》或推動新一輪可再生能源投資熱潮
“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在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未來傳統燃油車的產銷逐步進入瓶頸期,新增需求主要被新能源車增量獲取。
無獨有偶,德國聯邦參議院第二天也通過了一項決議,表示將自2030年起在全歐盟境內全面停止使用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汽車。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石油消耗在石油總消耗中占比頗高。這些政策的出臺無疑對傳統能源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國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汽車,發展清潔低碳的車型,就是通過政策引導消費者清潔消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提到,近期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72個締約方批準了《巴黎協定》,這些國家將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廣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這將帶動新一輪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熱潮。
而從長遠來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新能源政策不斷完善及技術不斷進步,油氣資源的霸主地位將會受到更多挑戰,資金不斷從化石能源領域流向可再生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投資復蘇等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