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未來能源亞太峰會上,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能源互聯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國家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各自領域對能源供應、需求、互聯和區域發展提出了建議。
蒙古能源部戰略規劃司司長德˙其米德道兒吉:
蒙古全力支持東北亞電力聯網建設
“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此次峰會,蒙古政府正積極致力于推動亞洲能源互聯。”11月1日,在2016年未來能源亞太峰會現場,蒙古能源部戰略規劃司司長德˙其米德道兒吉明確表示。
蒙古國地廣人稀,只有將近300萬人口,卻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煤炭資源。“我們非常需要將豐富的能源轉化為電能,輸送到亞洲負荷中心。蒙古希望建立高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及發電廠,以全力支撐東北亞電力聯網建設。”德˙其米德道兒吉說。
在蒙古國內,清潔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為了推動清潔轉型,2015年蒙古國家大呼拉爾修改了能源法案,采取激勵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調動國內企業發展可能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同時,跨國能源合作也是蒙古未來能源領域的重大事項。德˙其米德道兒吉強調:“我們非常期待能源互聯方面的合作。2015年蒙古議會發布的能源政策中指出,我們需要和原創技術的應用者合作,加強區域合作,必須建立長期的協議。我們希望和周邊國家進行能源整合,以推動能源領域在國外的投資,支持能源的出口項目。”
目前,蒙古正著力推動技術討論和前期項目準備,以促進亞洲區域電網互聯。德˙其米德道兒吉說:“我們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和準備。蒙古政府非常重視通過國際合作解決面臨的技術問題,我們積極參加國際論壇和技術研討,在10月26日舉行的東北亞區域電力聯網與合作論壇上,我們建立了政府間的合作機構,與相關國家建立了政府間能源電力互聯協調機制,相信蒙古會從這樣的構架中獲益。”
泰國能源部能源政策和規劃部主任泰瑞斯˙蘇塔布特:
泰國將打造東南亞互聯電網集成地
互聯互通已成為能源界近期熱門話題,隨著亞州電力聯網項目的推進,亞洲作為能源需求快速增長與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區域,受到世界關注。11月1日,記者采訪了泰國能源部能源政策和規劃部主任泰瑞斯˙蘇塔布特,對于泰國電力發展的未來,他很樂觀。
“泰國的目標是打造東南亞互聯電網的系統集成地。”蘇塔布特介紹,目前泰國電網已經與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的電網相聯。為了構建大湄公河區域電網,泰國正積極推動與老撾、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協商建設“LTMS”四國輸電線路。“我們希望借此增強輸電通道沿線的投資吸引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蘇塔布特介紹,項目建成后老撾的水電可直接輸送到新加坡,作為通道國,泰國的電力供應穩定性也將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泰國每年從老撾進口的600萬千瓦電力,同時向柬埔寨、馬來西亞送出約300萬千瓦電力。相比于本國的天然氣發電,從老撾進口水電更加便宜。蘇塔布特表示,電網互聯互通,讓泰國享受到了電力差價帶來的經濟效益。
蘇塔布特介紹,按照泰國政府的規劃,大湄公河區域電網將最終與中國的電網相聯,形成地跨東亞—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大電網,進一步優化電力資源配置。
清潔化也是泰國未來能源系統的一個重大轉向。蘇塔布特說,雖然現在泰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只有7%,但該國是東南亞地區推動清潔能源最積極的國家。未來泰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提高太陽能發電比例。
蘇塔布特表示,希望與中國企業多多交流,“我曾經參觀過中國的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很震撼,它對風、光資源的預測能力很值得我們學習。”蘇塔布特說。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國辦主任葉海波:
全球能源互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11月1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國辦主任葉海波,在亞洲能源互聯論壇上闡述了能源轉型給社會經濟帶來的深遠影響。論壇結束后,葉海波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探索。”葉海波認為,亞洲地區對電力需求的增長非常強勁,但資源分布又不均衡,因此電網互聯成為一種重要的解決方式。
“能源互聯互通的實現牽涉的方面很多,例如政策、電網技術等。而最后方案的落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讓當地政府和當地合作的企業伙伴得利。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有大量的會員企業,包括電網企業同行、上下游企業、用戶,可以通過幫助實現利益主體多贏來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現。”葉海波說。
談及亞洲能源互聯對亞洲能源發展起步較晚國家地區的影響時,葉海波感觸很深:“前段時間我去印度出差,發現我們有很多共同語言。目前中國電網工程技術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對于國家情況類似、地緣上臨近的國家而言,中國的發展經驗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所以,亞洲國家間要加強溝通。”
葉海波還談到了能源互聯對于企業和產業的帶動作用。例如,中國在能源互聯方面已經做了大量技術儲備,在這個過程中也打開了很多配套企業的市場。在國際上也是一樣的,當地的投資能夠帶動就業。另外,這也可以解決其基礎設施建設瓶頸的問題。“無論從就業、基礎設施建造還是投資角度看,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對于中國,對于目的地國家都是有好處的。這不僅能讓國家和企業從中獲益,還可以促進整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也非常愿意提供幫助。”葉海波總結說。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益民:
推動跨國互聯互通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受到廣泛關注。如今,從戰略構想到實踐落地,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進展如何?11月1日,在未來能源亞太峰會上,記者采訪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益民。
此次論壇上,東北亞電力聯網項目對亞太地區能源格局的影響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王益民說,東北亞地區未來對能源需求呈增長態勢,而大量使用燃煤的能源結構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使用更多清潔能源滿足未來電力增長需求。
“大范圍聯網是解決新能源充分利用的一個手段。”王益民認為,中國北部、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清潔能源豐富,國家之間互聯互通,既能滿足能源新增的需要,為清潔能源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更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帶動產能利用,提高技術裝備制造水平,進而提升我國在世界能源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電網互聯互通,從落實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看,完全契合。”
東北亞電力聯網只是剛剛開始。王益民介紹,按照目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規劃,到2050年,清潔能源在發電結構的比重將達到80%。雖然任務艱巨,他仍表示樂觀。
“清潔發展是未來的趨勢和方向。”王益民介紹,以歐洲電網為例,丹麥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都已出現過瞬時電能全部由清潔能源供應的情況。而作為工業革命起源之地的英國,2015年12月關閉了本土最后一個深井煤礦。“這是個標志,未來清潔能源完全可以處于主導地位。”
王益民說,東北亞電網互聯將在今年年底提出可行性方案,遠期計劃2020年建成蒙古至中國、韓國和日本互聯互通的輸電線路,送電容量200萬千瓦。“這是個試點也是個標志,標志著跨國互聯互通取得實質性進展。”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峰:
能源互聯互通是撬動能源革命的支點
隨著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互聯網技術與電網加速融合,未來的電力系統將是什么樣?在未來能源亞太峰會上,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峰。
“未來的能源系統不再局限于能源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是一個多方互動的生態體系。”高峰說,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設計的能源互聯網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物理基礎層,即建設多能協同的能源網絡,第二個是技術實現層,即信息物理能源系統,第三層是價值增長層,強調商業模式的創新。
“能源互聯網是撬動能源革命的支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加強國際合作是能源變革、推動能源互聯互通的重要環節。”高峰說,能源互聯互通將推動能源發展的“中國模式”走出去,為其他國家實現能源清潔、智能發展提供經驗。
高峰認為,在能源互聯項目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機制、體制、安全性和經濟性將成為重要考量因素。實現互聯互通,必須解決一個首要問題——發展中國家以犧牲環境換來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必須轉變。
“能源互聯互通,可以幫助國家改變傳統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經濟和綠色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中國先進的裝備和管理技術,都可以傳播到其他國家。”高峰表示,互聯互通首先要解決經濟性的問題,且必須考慮碳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另外,安全性也必須考慮在列。新能源存在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如果通過能源互聯網讓發電和用電之間緊密匹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將大幅提升。
國網澳洲資產公司系統計劃經理阿什利˙羅伊德:
電力系統將成為開放的能源交換平臺
11月2日,國網澳洲資產公司系統計劃經濟經理阿什利˙羅羅伊德一大早就來到了會場。他將在“電力系統現代化”分論壇中與幾位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應對新能源大量并網給電網系統和市場帶來的挑戰。
在采訪中,阿什利談到未來的電力系統,認為它會是一個更加開放的能源交換平臺,會接入很多新能源。國家和地區會加強互聯互通,將能源從資源富集區送至需求中心,未來電力系統將更加整體,也更加技術化,擁有更加完善的能源交換平臺。在電網技術領域,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是阿什利關注的重點。
國網澳洲資產公司的服務理念是“為生活提供能源”,不僅供應電能,還供應天然氣。未來,該公司將致力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我們的客戶希望在使用能源時有選擇權,所以我們目前提供電能和天然氣,未來我們很可能會提供其他能源,例如可再生能源。”阿什利說,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陽能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可再生能源。阿什利說:“為了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澳大利亞在太陽能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談及電網互聯互通,阿什利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很有前景。“將不同國家和地區互聯,將清潔能源富集地區發出的電能輸送到負荷中心,這非常合理。”阿什利認為,能源互聯互通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雖然澳大利亞實現電網跨國互聯有難度,但我們也會努力推動電網互聯,爭取在15年或20年后,實現與南亞互聯。”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