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儲能
  • 能源發展“十三五”儲能大方向不變 商業化加速已成必然

能源發展“十三五”儲能大方向不變 商業化加速已成必然

2017-01-17 14:45:03 北極星儲能網整理

今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印發了《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儲能作為能源行業的有力支撐手段,在《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中被多次提及,可以預見的是儲能在“十三五”期間必然將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GE全球副總裁、輸配電業務全球總裁鮑勃˙格力甘對儲能寄予厚望,曾表示“儲能對于電力行業的作用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傳統電網對電力的供需平衡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儲能技術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電網時時保持電力的供需平衡。

在過去的2016年里,儲能應用領域更加明晰,儲能項目規劃量大增,儲能廠商、用戶單位和投融資機構聯手積極拓展儲能的應用市場,探索儲能的多種應用模式,大力推動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儲能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未來將為我國經濟增長、綠色能源發展創造巨大的價值,但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產業,現階段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技術經濟性的提升、應用市場機制和定價體系的完善都是未來的工作重點,而最亟待解決的是需要各方合力為儲能產業探索和挖掘多個可實現商業盈利的市場,實現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下面,北極星儲能網為您整理《規劃》內容中涉及儲能的重點部分:

能源發展“十三五”儲能的大方向不變

在政策取向上,《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更加注重系統優化,創新發展模式, 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 把提升系統調峰能力作為補齊電力發展短板的重大舉措, 加快優質調峰電源建設, 積極發展儲能, 變革調度運行模式,加快突破電網平衡和自適應等運行控制技術,顯著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能力。強化電力和天然氣需求側管理,顯著提升用戶響應能力。 大力推廣熱、電、冷、氣一體化集成供能, 加快推進“ 互聯網+” 智慧能源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 加快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建設, 加大既有熱電聯產機組、 燃煤發電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力度, 改善電力系統調峰性能, 減少冗余裝機和運行成本,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 積極開展儲能示范工程建設, 推動儲能系統與新能源、 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 推進電力系統運行模式變革, 實施節能低碳調度機制, 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及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合理補償電力調峰成本。

實施能源需求響應能力提升工程。堅持需求側與供給側并重,完善市場機制及技術支撐體系, 實施“能效電廠” 、“能效儲氣庫” 建設工程, 逐步完善價格機制。引導電力、天然氣用戶自主參與調峰、 錯峰, 增強需求響應能力。以智能電網、能源微網、電動汽車和儲能等技術為支撐,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網絡,增強用戶參與能源供應和平衡調節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綜合節能服務等市場化機制和新型商業模式。

積極推動“互聯網+” 智慧能源發展

2016年被業界稱為儲能商用元年。在未來,充電設施、光伏、風電等各種發用電將大量接入電網,用戶側也將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激活,集中式的儲能電站和分布式的儲能設備是這個能源互聯網中的中樞核心。提供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的售電公司、分布式能源管理式的虛擬電廠、基于大數據平臺的互動能源交易系統,這些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和隨之而來的新商業模式反過來又助推儲能的推廣應用。在這個大格局下,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及其產業化應用可以說是國家戰略。這種戰略部署是符合技術革新的時代要求和電力體制改革市場化趨勢的。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 全環節智慧化發展, 實施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 推進能源監測、 能量計量、 調度運行和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 提高能源發展可持續自適應能力。 加快智能電網發展, 積極推進智能變電站、 智能調度系統建設, 擴大智能電表等智能計量設施、 智能信息系統、 智能用能設施應用范圍,提高電網與發電側、 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 推進能源與信息、材料、 生物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 統籌能源與通信、 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能源生產、 輸送、 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 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

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之一。根據剛剛發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到2020年,光伏發電達到1.05億千瓦(105GW),光熱發電達到500萬千瓦(5GW),風電達到2.1億千瓦(210GW)。到 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8億千瓦,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作為清潔的可再生發電資源,光伏發電和風電在經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棄風、棄光等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大規模的儲能(包括儲電、儲熱、儲氫)建設已經被定義為解決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儲能已經被驗證的應用主要包括解決棄風/棄光,跟蹤計劃出力、平滑輸出和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在此領域,儲能系統的大容量、大規模建設和應用是重點;此應用場景對儲能的成本、壽命、安全性的要求都很高;特別是儲能接受電網調度進行調峰調頻服務的時候,容量和效果都是至關重要的保障條件。“十二五”期間,儲能在發電側的示范場景集中在單個風電場配備10%左右的儲能系統。當時由于儲能的成本較高、安裝規模較小,商業價值不明顯,也不能直接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但這些項目非常好地驗證了儲能的技術和應用效果,積累了運行經驗,為未來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側的大規模應用打下了基礎。

進入十三五以來,儲能廠商開始在輔助服務領域尋找大規模儲能應用的市場機遇。

實施電能替代工程儲能必不可少!

積極推進居民生活、 工業與農業生產、 交通運輸等領域電能替代。 推廣電鍋爐、 電窯爐、 電采暖等新型用能方式, 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重點, 加快推進農村采暖電能替代, 在新能源富集地區利用低谷富余電實施儲能供暖。 提高鐵路電氣化率, 適度超前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大力發展港口岸電、 機場橋電系統, 促進交通運輸“ 以電代油” 。 到 2020 年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

在2016年5月份由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表示在電力供應與消費領域,主要是滿足電力系統運行本身的需要,如儲能設備可提高系統調峰調頻能力,促進電力負荷移峰填谷。

《意見》指出,“十三五”期間,將全面推進上述四個領域的電能替代,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替代散燒煤、燃油消費約1.3億噸標煤,帶動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約1.9%,帶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約1.5%,促進電能消費比重達到約27%。預計可新增電量消費約4500億千瓦時,減排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約30、210、70萬噸。

加強重點領域能源裝備自主創新, 重點突破能源裝備制造關鍵技術、 材料和零部件等瓶頸, 加快形成重大裝備自主成套能力, 推動可再生能源上游制造業加快智能制造升級, 提升全產業鏈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科技創新示范工程。 發揮我國能源市場空間大、 工程實踐機會多的優勢, 加大資金、 政策扶持力度, 重點在油氣勘探開發、 煤炭加工轉化、 高效清潔發電、 新能源開發利用、 智能電網、 先進核電、 大規模儲能、 柔性直流輸電、 制氫等領域, 建設一批創新示范工程, 推動先進產能建設, 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制造國產化水平。

儲能大規模參與輔助服務還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支持。2016年6月國家能源局正式出臺的《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加速了這一市場的形成。根據《通知》的相關規定,我國將逐步建立電儲能參與的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共享新機制,充分發揮電儲能技術在電力調峰調頻方面的優勢,電力儲能系統在獲得參與電網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身份的同時,也能夠按應用效果獲得應有的收益。

從政策層面看,補貼和補償政策、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是推動儲能應用可盈利的幾個因素;從技術和應用層面看,降低技術成本、尋找更多的儲能市場機會則是儲能從業者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未來,我國的能源變革、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都將給儲能產業創造巨大的市場商機,儲能技術的發展優化也將更貼近市場和用戶的需求。

在“十三五”期間,期望儲能產業能夠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突破商業化應用的門檻,實現系統的多重價值,成為支撐能源革命、建設我國低碳綠色生態系統的新生力量!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能源發展“十三五”,儲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