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少煤、無油無氣,以煤炭和省外輸入為主的能源供應狀況,長期制約著湖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與此同時,節能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等重擔緊隨其后。
如何在能源供應及節能減排上實現突破,成為我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在積極開發風電、水電、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同時,湖南再次在地熱能上發力。根據湖南省“十三五”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到2020年,湖南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基本將可替代標煤71.4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78.5萬噸/年。
能源一度成為湖南發展短板
某種程度上說,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決定于我們開發、利用能源的水平。然而,缺電少煤、無油無氣,以煤炭和省外輸入為主的能源供應狀況,卻長期制約著湖南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方面,湖南電力供應極為緊張。資料顯示,湖南人均裝機電量僅0.5千瓦,只有全國人均裝機量的一半。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王亮方曾表示,若以2015年為基數,預計2020年全省最大電力缺口約2000萬千瓦。
另一方面,湖南電源結構和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其中火電和水電占了絕大份額,而且電源點主要集中在用電量相對較少的湘西北地區,而用電量大的東部地區的裝機總容量卻反而較少。這導致湖南電網形成一個“西電東送”的格局,穩定運行困難較多。
在能源供應上,湖南一直在謀求思變,不僅早就在籌劃核電站的修建,且在風電、太陽能等綠色能源上也是正在積極開發。但自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當即暫停了籌建中的所有核電項目,至今也尚未啟動任何一臺內陸核電機組的建設。
在省發改委某文件中寫著,“十二五”期間,湖南規模工業能源消費中,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雖逐年上升,但原煤等煤炭品種的能源消費占比仍在六成以上,能源消費仍然表現為以煤為主,導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引起城市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依存度高,成為湖南省能源消費品種結構中的短板,也成為產業、產品轉型的瓶頸。
亞洲最大水源熱泵能源站落戶
“不論是供能面積還是制冷裝機容量,目前都是亞洲最大。”2016年12月27日,長沙市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投資運營的中節能先導城市節能有限公司技術經理杜衛如此介紹,作為長沙首個利用湘江水取暖制冷的水源熱泵能源站,其總供能面積達212萬平方米,總制冷裝機容量100兆瓦。漁人碼頭50多家商戶告別空調,成為首批集中供暖用戶。
“跟傳統的中央空調一樣,想調多少度就調多少度。”1月11日,漁人碼頭物業公司副總吳云明指著暖氣風口告訴三湘都市報《創周刊》記者,他辦公室的供暖就是來自水源熱泵能源站,目前室內溫度顯示的是26℃,也可以調到27℃或其他檔位。
1月17日,來到位于岳麓區茶子山路與濱江路交會處的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機房,看到機器正運轉。相關儀器顯示,目前湘江水溫為12.5℃,通過水源熱泵系統后降至7.5℃,而提取的熱能經過處理后形成46℃的水溫可進行集中供暖。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簡單講,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系統就是利用湘江水與室內環境的溫差來實現供暖、供冷。即冬天提取江水的溫度集中供暖,夏天則用江水吸收熱量的方式來供冷。而且效率上,比傳統電力空調高出4至5倍。
目前該能源站已為漁人碼頭面積約3萬平方米實現供能,11萬平方米的楷林國際大樓也快調試完畢,此外湘江財富金融中心、浦發銀行、豪生酒店等寫字樓、酒店、住宅也將由該能源中心集中供能,服務半徑將達2公里,總供能面積212萬平方米。
“除了提取熱量,不會對湘江產生任何其他污染。”杜衛介紹,即使是提取了江水的熱量,但對江水的溫度影響也會控制在周升溫1℃,周降溫2℃以內。在修建能源站前,項目已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共17項涉水評審,花費約1年時間。
“只要按照國家的相關規范和標準,這對湘江水體和水體生態環境是沒有影響的。”空調技術專家、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楊昌智也如此表示。
地熱能或助力
我省綠色能源發展
在全球變暖、污染加劇的挑戰下,大力開發利用綠色節能能源成為共識。全國乃至全球能源結構正處于重大變革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能源的需求向安全、清潔、低碳、高效、智能、經濟等方向轉變。
“湖南省地熱能資源豐富,14個市州地熱能資源都有分布。”省發改委相關人員介紹,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再生能源,可分為淺層、中深層和深層三類。
“湖南地熱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適宜開發、利用效率高的特點。”省內相關專家指出,我省淺層地熱能的年可利用量相當于14991.28萬噸標準煤,適合大規模開發利用。
“長沙正成為我們公司輻射湖南全省的平臺,并致力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節能環保示范區。”中節能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其他的能源而言,長沙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且非常適宜推廣水源熱泵。
“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板塊,水源熱泵技術正在成為長沙清潔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發力方向,”長沙市兩型辦主任彭鑒西說,雖然目前國內對這種新技術的認識還比較少,應用處于起步階段,但從勢頭來看其推廣處于跨越階段,很有前景,要加大推廣宣傳。
經測算,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供能面積212萬平方米,預計每年節能折合標煤5064噸標煤當量,同時減少粉塵排放3444噸,減少CO2排放12622噸,減少SO排放380噸,減少NO排放190噸。
對比
水源熱泵集中供暖,月省1000元
綠色環保是水源熱泵供能的社會效應,那其經濟性如何呢?
杜衛說,如果你家取暖使用的是傳統地暖設備,100平方米的住宅每月需1500元至2000元的能源費,而用水源熱泵集中供暖,則每月只需500元。
“夏季節能15%~20%,冬季節能40%,能效比傳統空調高出350%。”空調專家、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念平也將水源熱泵與中央空調作對比,算了一筆“節能賬”,結果是商業建筑夏季空調可節約電費10元/平方米,冬季可節約燃氣費約25元/平方米。
“水源熱泵技術供能還可節約用地。”中節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勁松介紹,通過一個建在地下的5000平方米的水源熱泵能源中心,便可為濱江新城212萬平方米區域的建筑供冷供熱,而傳統中央空調占地3000平方米的機房,僅能服務50萬平方米的建筑。
據介紹,在長沙兩座水源熱泵能源中心尚未投入運行時,簽約面積已經占到六成,可見水源熱泵的經濟適用性。
其實水源熱泵的優勢遠不止這些,相比自建傳統空調系統,用戶可減少首次投入約20%~40%。加之,設備效率的提高、管理人員的減少壓減了日常管理費用和維修費用。據測算,用戶采用區域能源系統比自建傳統空調系統減少運行費用約15%~25%,且能保證建筑壽命周期內持續供能。因為減少了傳統空調系統的室外散熱機、冷卻塔等,還有美化建筑外立面的作用,從而可提升建筑和城市的形象。
規劃
“十三五”期間,擬建42個項目
2020年,全國要實現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從中央到地方,綠色建筑已然從科研課題變成行動。對此,湖南在頂層設計上,已接連出臺《湖南省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湖南省政府關于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印發長沙市綠色建筑項目管理規定的通知》等多個支持水源熱泵技術文件。不久前,“積極推動地(水、空氣)源熱泵項目”被正式寫進《湖南省實施低碳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16-2020年)》。
“從國家到省里、市里,都給了可再生能源項目大量支持,”湖南省地源熱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廖勝明表示,其實早在2012年出臺的《長沙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實施方案》就明確,對于水源熱泵項目和污水源熱泵項目要按面積予以相應補助。而到2014年,湖南地熱能就已實現15.99億元的產值。
未來,我省將繼續加速地熱能的開發和利用。《湖南省“十三五”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項目表》顯示,在2016-2020年,湖南將重點發展淺層地溫能,并優先發展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常德五個市州城市,其次是其他9個市州城市。《規劃》指出,在“十三五”期間,湖南14個市州開展42個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預計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204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40億元。屆時,將可替代標煤71.4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78.5萬噸/年。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