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電網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了20項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具體措施,涉及電網建設、調峰能力建設、統一規劃研究以及關鍵技術研究等多個方面,包括2個目標和時間節點:2017-2018年有效緩解棄風棄光矛盾;到2020年根本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以內。
此20項措施如同一把救命稻草,給已然火燒眉毛的棄風棄光問題帶來了一些曙光;與此同時,國網此次所表現出的“解決問題”的態度也略讓大嘴稱贊。要知道,早在2016年8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曾就部分地方棄風棄光及其導致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致函國家電網公司,請國家電網公司重視并給予解決。
3個月后,國家電網給出了6頁紙的回函,基本都是在解釋我國風光發電量消納問題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蛋糕小、調峰弱、通道阻和市場缺;而對于綠發會去函中提出的“誠請(國家電網)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國家電網回應說:請幫忙呼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一句話,寶寶也很難,不要都怪我。
具體來看,相比較而言,國網在1月19日公布的促進新能源消納20項措施,從態度和思路上都是一個轉變——從“寶寶也很難”轉變為“問題如此嚴重,我們具體怎么辦”。
針對這20項具體措施,大嘴一一做了梳理,具體來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做大電力需求蛋糕
嚴格控制東中部地區煤電建設,避免煤電擠占更多新能源發電空間;推行以電代煤,提升用電需求。
提高系統調峰能力
一方面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水火的調峰作用。
拓寬電力傳輸渠道
針對新能源的發、受不平衡的狀態,加快跨區跨省電網建設,擴大新能源外送范圍。
打造統一電力市場
推動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結合配額制度,推動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的交易。
提高自身水平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電網不僅僅從以上四個問題提了解決方案,還從自身業務角度,提出要提高電網技術水平和調度能力,并且將促進新能源消納工作情況納入對各分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的考核內容。
這20項措施,有針對性、有時間表、有下一步計劃,值得表揚。
當然與此同時,大嘴也不得不再多說兩句:我們期待電網在大電網、大市場的平臺建立過程中,堅持以可再生能源優先為原則,從跨省通道的建立、推進電能替代以及推動電力市場建設方面切實保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可再生能源的優先發電權落實到位。
可以說,用“嚴峻”來形容我國近幾年的棄風棄光形勢已經不足以反映目前的現狀了。2010年開始,我國就有部分地區開始較大規模棄風。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棄風電量達339億千瓦時;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棄風電量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達到394.7億千瓦時;2016年全年西北五省(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的棄風棄光電量達到332.67億千瓦時,其中甘肅、新疆、寧夏棄風率分別為43.11%、38.37%和13.05%,新疆和甘肅棄光率超過30%,甘肅、寧夏和新疆的2016年風、光實際利用小時數均未能達到國家發改委2016年公布的“部分存在棄風、棄光問題地區規劃內的風電、光伏發電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
棄風棄光不僅造成了風、光發電企業的經濟損失,其產生的環境影響更是觸目驚心。以2016年西北五省(區)的332.67億千瓦時的被棄電量保守計算,等量燃煤發電約排放3.3萬噸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2,000萬噸的二氧化碳。
一方面是一連幾年驚人的棄風棄光電量,一方面是加速能源轉型、減緩氣候變化和解決霧霾問題的緊迫性。關于棄風棄光的擔憂和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2016年初,風能協會就甘肅、新疆和云南政府在省(區)內通過直接棄風限電、或采用風電火電置換交易方式以及以實施大用戶直購電、自備電廠發電交易等行政手段,壓低風電上網電價、阻礙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申請向以上地方政府的發改委和工信委等相關部門關于棄風限電政策的信息公開,但未能得到滿意的答復。
當然,除了電網的努力之外,大伙兒也不能都閑著。我們也期待地方政府在決策制定和執行中,能夠將可再生能源消納與可持續發展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工作,而不是著眼于對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不再將“直供電交易”和“自備電廠替代交易”等手段借電力改革和為消納找出路之名強加于可再生能源企業,實則沒有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先權。在此,大嘴還要呼吁《可再生能源法》能夠盡快完善修訂,從法律層面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生存和發展;在電力市場改革進行的同時,加快落實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和綠色電力證書制度的執行,讓可再生能源在市場上找到出路。
2017年伊始,國網開了個好頭。在能源轉型與電力市場改革的這個關鍵轉折點上,大嘴也希望能夠看到這些針對棄風棄光問題的措施真正的落實和到位,期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