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地熱
  • 首份地熱“十三五”規劃出爐 “地熱人的心更熱了”

首份地熱“十三五”規劃出爐 “地熱人的心更熱了”

2017-02-23 08:44:58 中國科學報   作者: 趙廣立  

農歷新年剛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及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告正式發布。作為我國首份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十三五”規劃,這一消息的發布對地熱各界人士而言,比過年還讓人興奮——《規劃》首次從頂層設計層面對地熱能規模推廣應用描繪了發展藍圖。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利用的一些具體任務,提出:“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實現到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首份地熱能“十三五”規劃于地熱產、學、研各界意味著什么?它的最大亮點是什么?“十三五”時期內能否完成既定目標?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

《規劃》出臺鼓舞人心發電指標有導向

《中國科學報》:作為地熱科學領域的“老兵”,你認為《規劃》提出的這幾個具體目標是否客觀、理性?考慮到我國目前地熱發電裝機總量還不到30MW、目前地熱能年利用量僅約2000萬噸標煤的現實情況,實現難度大不大?

龐忠和:作為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首份“十三五”規劃,《規劃》對于地熱事業的發展推動作用是非常強的,制定的指標適當高一點也屬正常——這其中有鼓勵發展的含義。地熱界普遍對《規劃》反映很好,大家做好地熱事業的信心大大增強,包括以前做其他能源的企業也紛紛轉向地熱,地熱人的心更熱了?;谶@一情況,指標實現可能性多了很多。

具體到指標實現的可能性評估,我的觀點是,京津冀的目標(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是最可能實現的,其次全國供暖的目標(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也是可能實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利用地熱供暖走在世界前列,地熱直接利用居于世界首位,可謂基礎不錯;其次國家層面有很好的示范工程,模式可復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需求非常迫切。整個華北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霧霾嚴重,有著迫切的清潔能源替代需求。所以說,京津冀、大華北地熱資源條件好,又有迫切需求,這決定了這幾個目標是最可能實現的。

《中國科學報》:哪些目標是不容易實現的?

龐忠和:最不容易實現的是地熱發電的指標。目前我國地熱發電只有25MW多一點的裝機容量,未來增長主要依靠喜馬拉雅地熱帶,且近期內發展很快也不是很現實。簡言之,目前我國已經勘探好可以用來直接地熱發電的熱田總算下來也不夠500MW的裝機容量。

原因就在于勘探還沒有跟上。而且,從國外經驗來講,水熱型地熱發電的周期一般要8~10年,意即在一個新的地區從開始勘探,到裝機、電力輸出的那一刻,需要8~10年。就算整個過程所有因素都調整到最佳,也難以在5年內實現。不過這個目標是有政策導向性作用的,也非常必要。

因地制宜布局勘探是工作之重

《中國科學報》:《規劃》還提出了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幾個宏觀(重點)任務,如“我國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區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在京津冀魯豫和青藏高原及毗鄰區集中規劃,統一開發”“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等。請你解讀一下這幾個任務背后的深意。

龐忠和:這些任務有些產業布局的含義,突出了國家在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因地制宜”的大方針,即需結合地方的地熱資源的條件來布局。

比如“大力推廣淺層地熱利用”,淺層地熱是到處都有的,需要完成的總指標里,淺層地熱恐怕要占到一半,這個只需擴大規模,能利用的地方用起來。而“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一條,則強調“條件好的地方優先用”。這里要注意“統一開發”很關鍵。這種開發方式對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是有好處的。

比如,以前地熱開發是各自為政,結果是隔著圍墻可能就有兩口井,相互搶水、搶資源,這是不統一帶來的問題。從長遠利益來看,統一開發強調合理布局的問題,實現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

《中國科學報》:從排序來看,《規劃》對各類型地熱資源的勘探和評估工作很是看重。

龐忠和:從勘探來講,是我國仍需要探索的領域。當前中深層水熱型勘探技術比較成熟,但深部地熱的勘探難度更大?!兑巹潯分袕娬{地熱利用要選擇有利地區,什么意思呢?地熱是哪兒都有的,只要鉆井足夠深、溫度就可以提高,但這不一定經濟。商業化開發要顧及成本。有利地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鉆井淺、溫度高;二是儲層好。有了這兩點基本上可以判斷哪些地方更有利。這些都是地下勘察和評估的部分。對于地熱能開發利用來講,這是投入比較大的一個工作,也是基礎工作、重點工作。

技術向深度廣度進軍看好地熱的清潔替代

《中國科學報》:剛才提到,作為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首份“十三五”規劃,地熱產業界備受鼓舞,那么它給地熱基礎領域帶來哪些機遇?

龐忠和:當一個產業規模擴張之時,技術必然向深度、廣度進軍,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此一來,很多基礎工作就可以做了。比如直接利用中的熱泵設備、發電中發電機等設備,這些設備的自主研發會得到加強?,F階段許多水熱型供暖設備都國產化了,但少量大功率的熱泵機組仍是進口的。

《中國科學報》:作為一名地熱界老兵,你最感興趣這份規劃中哪些內容?

龐忠和:我最關注地熱能在京津冀、大華北應對霧霾的清潔能源替代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底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清潔能源替代,地熱能相對用電和燃氣而言是更好的選擇。地熱能是完全清潔的能源,而且是連續能源,特別適合替代冬季供暖的散燒煤。我建議京津冀魯豫甚至大華北地區,一盤棋統籌霧霾治理問題。其他地方有污染排放,北京不可能獨善其身。目前,地熱能的貢獻還不明顯,是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未來好好開發利用,地熱能的貢獻一定非常顯著。

《中國科學報》:結合我國地熱資源的家底,如果開發利用得當,可以保證地熱能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多大比例?

龐忠和:清潔能源有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到2020年,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達到15%。目前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差3%,地熱能對應著3%的貢獻可能就有1/3。我相信隨著幾種清潔能源的不斷開發,15%這個比例會變得更大。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