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一輛藍色大巴安靜地行駛在澳大利亞最大城市悉尼的街道上,把一批批乘客送往悉尼國際機場,車身上“歡迎乘坐澳大利亞首批機場電動巴士”的大標語和搶眼的外形,讓它的回頭率頗高。這就是來自中國企業比亞迪的純電動巴士。
悉尼街頭的城市名片
2016年下半年,首批6輛12米長的比亞迪電動巴士加入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機場巴士公司卡布里奇的運營巴士行列,使悉尼國際機場成為大洋洲地區第一家使用電動巴士的機場。比亞迪電動巴士廣受乘客好評,成為穿梭在悉尼街頭的城市名片。嘗到甜頭的運營商很快決定,再從比亞迪訂購40輛同型號電動大巴車,雙方不久前正式簽署了采購協議。
本報記者登上一輛悉尼國際機場的電動大巴車。發現大巴行駛時異常安靜和平穩,乘坐起來也非常舒適。雖然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盛夏,但電動巴士的空調制冷效果出奇地好。不少乘客在得知他們乘坐的電動巴士是中國制造的后,紛紛稱贊不已。
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澳大利亞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卡布里奇公司首席執行官盧克·陶德向本報記者介紹說,該公司業務遍布澳大利亞各大機場,擁有各種交通工具180輛,每年運送旅客約1500萬人次。“我們對比亞迪在過去10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功印象深刻,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燃料電池生產商之一,比亞迪通過與我們的合作打開了澳大利亞市場,合作的結果是互利共贏。”
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告訴本報記者,在與澳方正式簽約之前,公司的電動大巴在當地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試運行。世界上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很多,不少都在發達國家,澳方也是貨比三家。陶德透露,起初參加競標的還有來自英國、印度等其他幾個國家的電動汽車企業,但經過長期嚴格的測試后,比亞迪的產品脫穎而出。陶德說:“比亞迪的技術和產品質量在電動汽車領域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好的,這是我們選擇比亞迪的根本原因。”
為保證試運行成功,比亞迪做足了功課。劉學亮說,經歷了諸如滿載、空調滿負荷運行等各種苛刻的測試,車輛沒有出現問題,續航能力甚至超出澳方預期。“試運行期間,澳政府官員、汽車領域專家乃至對電動汽車持懷疑態度的澳方人士紛紛試乘,中國電動巴士的優異表現充分證明了其過硬的技術,再加上完備的技術服務,讓比亞迪最終贏得了澳方青睞,成為首家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企業。”
刷新對中國品牌認知
6輛電動巴士正式運營以來,效果超出預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陶德毫不掩飾對來自中國的電動巴士的喜愛,他表示,公司購買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看中的不僅僅是性價比。“比亞迪的這款電動巴士每輛約為70萬澳元,比傳統的柴油車價格更貴,但長期運營就體現出其良好的經濟性,與柴油車相比,電動巴士能夠節約20%的成本。”
電動巴士的優異性能贏得了乘客的點贊,這讓運營商大受鼓舞。據介紹,除已經簽約的40輛外,今年年底前還會有更多的比亞迪電動巴士進入澳大利亞市場。今后,比亞迪會根據澳大利亞市場的實際需求,繼續向其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實際上,比亞迪E6電動車2016年已經通過澳政府認證,獲得在當地銷售的資質,E6電動車正式進入澳大利亞只是時間問題。此外,向澳大利亞市場提供電動中巴車也在比亞迪的計劃之內。
“全球50個國家的240多個城市都在使用或者試用比亞迪的電動車,比亞迪的產品不僅具有實驗室數據,更有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實際運行數據,已經非常成熟。”劉學亮說,“而且比亞迪以做電池起家,經過長期技術攻關,掌握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這一點是許多其他國家電動汽車企業不具備的。”
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的電動汽車進入澳大利亞這樣的高端市場,不僅有助于大幅提升比亞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而且有助于刷新國際市場對中國品牌的認知。
“中國制造”體現前瞻性
“比亞迪剛剛進入澳大利亞市場,今后的路還很長。”劉學亮表示,“不僅比亞迪,如今中國許多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商業合作模式在全球都是領先的,相信在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外國伙伴一定會注意到中國企業的進步和‘中國制造’的潛力,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并非夢想。”
實際上,隨著制造工藝和產品質量的提升,來自中國的電信、機械產品等中高端設備正越來越多地進入澳大利亞市場,而比亞迪也并非卡布里奇公司唯一的中國合作伙伴。在過去8年間,該公司一直在與中國的民航協發機場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對中國生產的雙向駕駛擺渡車非常滿意。
由于業務關系陶德經常前往中國,對中國產品和“中國制造”有長期近距離觀察。“我能感受到中國企業的進取心,它們都在努力生產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中國制造’不僅質量很高,而且很多都具有前瞻性,在諸多方面體現出創新思維,對此我感到很羨慕。”
當前,中國政府大力鼓勵企業“走出去”,很多中國企業都有清晰的國際化戰略。劉學亮說,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比亞迪也致力于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包括云軌交通在內的越來越豐富的產品,讓更多人從內心深處接受和認可中國品牌與中國制造。此外,今后也不排除直接在這些國家設立生產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