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的重大決策。“立足新問題新挑戰,要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和推動農村能源革命為核心,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成為必然選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說。
新問題與新挑戰
謝克昌口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農村能源革命問題。“農村能源是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也是薄弱環節,存在結構失衡、污染嚴重、設施落后、效率低下、普遍服務難等問題。沒有農村能源革命,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國能源革命。”謝克昌說。
其次,可再生能源“邊建邊棄”問題。“‘十三五’期間,全國風電裝機將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為1.1億千瓦以上,重點開發區域是中東部和南方地區,而這恰恰是‘三北’地區新能源外送的目標區。在經濟新常態下,電力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謝克昌說。
2016年我國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20%,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是甘肅(棄風率43%)、新疆(棄風率38%)、吉林(棄風率30%)、內蒙古(棄風率21%)。對此,謝克昌認為,日趨嚴重的“棄風棄光”形勢與裝機規模攀升,電力市場競爭激烈都是可再生能源“邊建邊棄”問題,也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中的新挑戰。
第三,國際能源話語權問題。謝克昌認為,國際能源話語權與國家地位不相配的問題也是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中不可忽視的“新問題新挑戰”。
多措并舉破題解碼
面對諸多不容忽視的“新問題新挑戰”,謝克昌提出四點建議。
“首先要樹立環境優先、節約為主的能源發展理念。”他尤其提出,能源與環境密切相關,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指引,以推動農村能源革命為核心,以劣質煤逐步替代和提高終端用能清潔化水平為主要抓手,宜氣則氣,宜電則電,改善農村用能結構。樹立“能效是一種資源”的理念,把節能貫穿社會各領域各環節,抑制不合理消費、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還要推進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利用。科學發展水電,立足自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分布式綜合能源系統,拓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徑和機制,提高消納能力。”謝克昌認為,盤活存量,破解可再生能源“邊建邊棄”困局,就要樹立“盤活存量就是引進增量”的理念。他建議:一是要按照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要求,制定實施細則,明確如何送,送到哪里。二是要以國家實驗室為平臺整合優勢資源,突破制約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提高儲能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特別是壓縮空氣儲能的循環效率,電池(堆棧)的循環壽命、蓄能密度等指標性能,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第三點,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我國也必須推進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必須明確:實現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化石能源也可以是清潔能源。”謝克昌表示,煤炭產業發展的出路在于實現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和把煤炭從單一燃料變為燃料與原料并重,要加強原油源頭布局和需求管控,實現供應多元化和需求合理化,優化煉制工藝流程,穩步提升油品品質。另外也要科學發展天然氣能源。
“天然氣是實現‘低碳時代’的過渡橋梁,也是近中期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的最現實選擇。‘常非并舉、內外并重’,實現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必須堅持兩點。”謝克昌認為,一是在加強國內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基礎上,創新投融資模式,強化技術攻關,提高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技術經濟性。二是科學規劃國外天然氣引進規模、方式與節奏,適時加大LNG進口規模和現貨比例。
最后,謝克昌也建議,我國要創新全球能源治理模式。依托“一帶一路”、放眼全球,以產業發展、金融運作、規則制定、人文交流為抓手,顯著提高國際能源話語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