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能源局發布2017年《能源指導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有序啟動后續沿海核電項目的核準工作;年內計劃開工8臺機組;要扎實推進三門3、4號,寧德5、6號,漳州1、2號,惠州1、2號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推進核電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小堆示范工程等的前期工作。
基于2016年全年未核準一臺新開工核電項目,能源局這一《意見》的出臺,極大地鼓舞了核能持續發展的信心。
其實早在2月15日,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帶隊調研中核蘭州鈾濃縮公司時已經傳達了國家發展核電決心不變的積極信號。李仰哲在講話時明確指出:核電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國家發展核電的決心和方向沒有改變,核電將成為“十三五”期間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
當前,核能發展的外部環境較為嚴峻。無論是公眾對核能發展的鄰避效應,還是近期社會各界對福島核事故后遺癥、法國核電站常規島起火等事件的夸大解讀,都提醒著核能界從業人員:從長遠角度來看,核能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對公眾的坦誠、透明的基礎上,建立在核能產業的社會公信力高度提升的基礎上。而社會公信力的提升,則要求核能業界積極反觀自身不足,用問題導向的原則來引領核能發展。
國防科工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等核能相關部門近期采取的積極行動,無疑也傳達出了要用問題導向思維開展工作的明確信號。
能源局的《意見》中,傳達的不僅是核電要發展的信念,更是核電要正視安全問題、健康理性發展的理念。《意見》明確將2017年確定為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該項活動不僅是能源局一家之倡議。據悉,國防科工局、核安全局等相關部門已經達成一致意見,協同開展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動。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2月16日在海南核電考察工作時也指出,要全力組織好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動。可見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將核電安全工作上升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核能產業鏈的前端和中端,后端的乏燃料處理則是核能產業發展的短板。近期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密集出鏡,接受多家官方媒體采訪,主題圍繞核工業“十三五”規劃,其中對于乏燃料后處理方面存在的短板直言不諱,且提出了“突出重點,補齊短板”的工作方向。我國目前的乏燃料后處理產業發展路線是中試規模-示范規模-工業規模。隨著2010年中試廠成功熱試,中試規模的目標基本實現,但向示范規模和工業規模的邁進里程可以預見不會一片坦途;與自主研發同時開展的與法國后處理合作項目的談判,自2007年開始以來,雙方小心謹慎,談判也只是在緩慢推進中。雖然兩步走的路上都小有成就,但道阻且長,還需核能界同仁勠力同心。
正如不久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先生接受筆者采訪時所說,做好核能的公眾溝通工作,要把握客觀和全面的原則——做得好的要說,沒做好的同樣不能回避。唯有不回避問題,正視短板,才是當下中國核能發展的正道。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