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充電樁建設駛入快車道
2月28日,由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昆明供電局實施安裝的13個零散充電樁建成投產。與此同時,云南電網公司正在加緊充電服務平臺的建設,預計3月底可上線運行。
3月2日,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純電動物流車推介會暨交車儀式在經開區舉行。19輛電動物流車交付給訂購方通聯物流使用,充電完全后可行駛300公里左右。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基礎設施的新聞不時見諸媒體。不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糾結似乎仍在困擾著這個行業:想買新能源汽車不敢買,因為充電不方便;想建充電樁不敢建,擔心建了沒人用;新能源汽車不算好賣,所以造車的、賣車的都得另辟蹊徑。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記者近日走訪相關部門及企業了解到,充電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已是行業共識,市民今后的充電焦慮將逐步得到有效緩解。
告別“一樁難求”
“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基礎,其配套率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點因素之一,需要適度超前。這樣的觀點可以說已是政府部門和整個行業的共識。”面對糾結的現狀,市能源局能源建設處處長任瑞華如是說道。
事實上,正如任瑞華所言,繼《昆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下稱《行動計劃》)和《昆明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下稱《專項規劃》)發布之后,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已駛入快車道。昆明公交集團公司、昆明特來電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昆明耀龍配售電運行有限公司、云南能投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加入其中,共同推動專用和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來自市發改委的信息顯示,2015年以前,全市共建成充電基礎設施303個,主要分布在昆明供電局、昆明公交集團、昆明制藥集團、五龍汽車公司、航天神州汽車公司、中北出租車公司等7家單位或企業,全部為專用。
到2016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共建成80個充電站,其中公用充電站70個,專用充電站10個;建成1014個充電樁(直流234個、交流780個,居民自用充電樁未納入統計),其中,專用278個,公用736個。這些充電基礎設施除服務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物流車外,還廣泛分布在酒店、公共停車場,方便市民充電。
除上述外,目前全市在建充電樁還有888個,其中包括68個專用充電樁和820個公用充電樁,且主要分布在酒店、旅游景區和公共停車場,“一樁難求”的局面將成為歷史。
制約因素依然很多
對比《專項規劃》不難發現,全市公用充電樁的推進情況較為理想,但充電站和充電樁總量距離規劃目標仍有差距。
根據《專項規劃》,2016—2018年,全市要建設24座公交專用快速充電站,4座環衛專用充電站,12座物流專用充電站,11座城市公共充電站,6座旅游車專用充電站,10座城際高速公路公共充電站,7700個分散式充電樁(其中6500個自用或專用樁,1200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以滿足《行動計劃》測算的2016-2018年各領域共計新增10000輛電動汽車使用需求。
“盡管目前充電基礎設施的相關配套政策和技術標準不斷完善,但仍然面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動力不足、充電基礎設施還處于起步階段、配套支持政策仍需要加強等問題與挑戰。”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相對較高,大眾消費者購買欲望較低,導致產業發展動力不足。此外,盡管昆明已出臺了相關政策,但仍需要盡快出臺與之相配套的管理辦法,以強化政策支持。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由于充電基礎設施設計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建筑物及配電網改造、居住地安裝條件、投資運營模式等方面,需要規劃、用地、用電等前提條件,需要多個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此外,在私人乘用車領域,大量停車位不固定的用戶不具備安裝條件,對于具備安裝條件的,存在一些業委會不支持和物業不配合的現象,這些,都一定程度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由于充電服務的成熟商業模式尚未形成,現階段也存在諸多矛盾之處。”任瑞華也指出,一方面,目前市內已建的充電基礎設施閑置較多,售電收入難以覆蓋設備維護費用,投資回報周期長,許多公用充電項目普遍存在虧損,部分企業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用戶擔心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足,購買電動汽車后會存在諸多不便,用戶購買電動車愿望不強。
簽責任書督辦考核
針對當前充電基礎設施推進過程中存在縣(市)區建設主體責任不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統籌推進力度不夠,以及政府企業信息溝通對接不暢等問題,任瑞華表示,將通過簽訂建設目標責任書、召開招商推介會、開展試點示范等加以推進。
“近期,我們將組織召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通報各地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情況,同時,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2017年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責任書,分解下達工作任務,讓各縣(市)區切實擔負起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責任。”任瑞華說,將邀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建設和運營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企業,與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對接交流,宣講解讀昆明市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政策,同時為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多邊合作搭建平臺。
同時,建立“示范區與單位”,加大充電服務范圍。在示范項目中要充分發揮現有公共設施的作用,特別是充分利用現有黨政、企事業單位機關停車場地段優勢,為分時租賃等社會車輛快速充電;利用體育館、公園、會展中心等大型場館停車場夜間時段空閑車位作為公交等專用車輛充電服務補充。
“我們還將加強政企合作,創新城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完善相關標準規范與配套政策,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經驗,促進充電基礎設施加快普及。”任瑞華說。
現狀
公用充電樁實際利用率有待提高
打開手機APP,電站搜索、最近充電、充電地圖、一鍵導航等功能版塊盡在眼前;點擊你想要去的充電站,充電單價、停車費、運營時間、服務電話等信息一覽無余,且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充電樁的工作狀態——這是特來電給予的用戶體驗。
不過,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盡管充電方便,但資源利用率卻不高,很多充電樁長時間無人問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需求與服務信息不對稱等帶來的資源閑置情況很是普遍。
充電其實很方便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新能源汽車依然是個比較新鮮的事物,有時也會把充電一事想象得有些復雜。
為一探究竟,記者日前跟隨昆明特來電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凡凱來到位于東風東路的一處充電站,全程體驗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過程。下載APP、插槍待充、掃碼充電、結束收槍,操作簡單方便。
“充電過程其實非常簡單,一般新能源汽車都有兩個接口,車主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快充或者慢充,充電結束后,直接在手機上完成付費即可。”曾凡凱介紹,充電時間取決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容量,一般慢充需要6—8小時可以充滿,快充0.5—1.5小時即可,每度電的費用(電費+充電服務費)一般在1.5—2元之間,折算下來,使用成本不到普通家用汽車的一半。
此外,從技術層面上講,傳統的充電樁上帶有220V或380V高壓電,當發生碰撞、破損、老化時易發生觸電事故,而特來電采用的無電插頭設計,在拔下充電槍后將主回路電源和輔助電源同時切斷,只有插上充電槍并認證通過后才通電,也杜絕了安全隱患。
終端利用率僅5%
盡管如此,充電樁的實際利用率卻不高。3月12日16時左右,記者打開特來電的手機APP發現,世紀城周邊的充電樁呈現出這樣的狀態:珥季路御晟酒店充電站共1個快充、5個慢充,全部空閑;珥季路高順銘都商城充電站,共6個慢充,全部空閑;新亞洲體育城染聯大酒店充電站共1個快充、4個慢充,全部空閑……
成立于2016年4月的昆明特來電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建成公用充電樁最多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在昆明市已建成充電站69個,配套直流終端187個、交流終端538個,終端總數達到725個,占全市已建成公用充電樁的90%以上。
“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需求與服務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制約,目前公用充電站的綜合利用率并不高。我們統計發現,充電站利用率僅為25%左右,終端利用率僅維持在5%左右。”曾凡凱說。
感受到低利用率的當然不止特來電一家。云南能投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雷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坦言,大部分充電樁是獨立自助式充電樁,一方面無人看管,損壞率高,另一方面,沒有專人指導操作,易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充電樁多在公共地區,一旦充電車位被其他車輛占用,就無法使用,很多甚至淪為“僵尸樁”。
看來,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問題不再糾結的當下,如何推廣新能源汽車,提高充電基礎設施的利用率,依然是擺在相關部門案頭的一道難題。
利好
日前,記者從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投資建設的昆明市新能源汽車運營信息管理及服務平臺項目將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可接入新能源汽車5萬輛以上,接入充電設施5萬個以上,為政策研究和行業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文君介紹,昆明市新能源汽車運營信息管理及服務平臺在設計上具有大容量及抗壓能力,建成后監控網絡將支持最大同時在線檢索人數5萬人以上,接入新能源汽車5萬輛以上,接入充電設施5萬個以上。
同時,該平臺可達到較快的用戶訪問響應時間:單用戶檢索接口平均響應時間小于0.1秒,百用戶并發檢索接口的平均響應時間小于0.3秒。“行駛數據將在本地服務器存儲時間5年以上,考慮到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平臺不使用任何云端存儲,所有用戶運行數據均保存在本地。”楊文君說。
具體說來,平臺建設將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平臺涵蓋了市政府各相關部門對昆明市新能源汽車信息各項數據從采集、統計到分析整個流程,以滿足政府咨詢、管理、監督的要求;第二階段,將根據數據分析及市政府各部門監管要求對全市新能源汽車數據的各項要求做出分析報告,以此完善和提升平臺的服務質量;第三階段,將在滿足政府相關部門要求下,開發平臺潛在商業價值,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化投放信息,為用戶提供出行參考,創造價值,提供優用戶體驗。
“目前,很多地方或者企業已有自己的平臺上線運營,但這些平臺要么只有充電服務信息,要么只有車輛監管內容,車、樁一體的平臺目前還不多見。”楊文君介紹,昆明市新能源汽車運營信息管理及服務平臺建設完成后,公司將依托平臺加強對新能源車輛的安全運營、充電設施及電池的安全監控,為市政府政策研究和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產業鏈的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同時實現新能源平臺“四位一體”(監控、告警、性能、資源)信息整合作用。
“同時,公司還將依托平臺積極挖掘相關潛在商業價值,探索基于信息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和商業模式創新,橫向挖掘信息平臺在購車、維修、救援、保險、安全監管和其他消費等商業方面的功能拓展,積極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為公司市場化轉型做準備。”楊文君說。
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殷雷報道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