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是核工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重點關注的領域。
今年全國兩會,針對鈾資源,李子穎第三次提交了關于加強鈾資源勘查開發的提案。他建議國家劃定戰略鈾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制定有效措施,為建設技術先進、成本領先、綠色高效、接軌國際的鈾資源大基地奠定基礎,切實提升戰略鈾資源生產保障能力。
李子穎認為,鈾資源是軍民兩用、高度敏感、具有放射性的戰略資源。在日益復雜的國際新形勢下,保障這一戰略資源長期、穩定、安全供應,意義十分重大。
據了解,2000年以來,通過科技創新、關鍵技術突破,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在伊犁、吐哈、鄂爾多斯、二連、松遼、巴音戈壁等6個盆地取得了重大突破,落實了萬噸到十萬噸級鈾礦資源基地,不但重塑了鈾礦勘查開發的新格局,而且使大型及以上規模礦床的資源量接近鈾礦資源總量的60%,其中近一半為砂巖型鈾礦,為地浸開發奠定了資源基礎。
但是,在這些多能源盆地內,煤炭、油氣等資源所在的區域都已經登記礦權,因而對于位于這些資源上方的鈾資源來說,沒有礦權,意味著將無法獲得開采該盆地的鈾資源的開發證。
為此,李子穎第一次關于鈾資源的提案是從軍民兩用戰略資源的角度,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優先設置鈾礦權。這一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與相關單位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后來,為進一步落實北方盆地鈾資源的開發,李子穎再次針對鈾礦礦權提出提案,希望鄂爾多斯多種資源能夠得到協調開發。他說:“鈾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是核工業發展的基礎,煤碳資源當然也是國家資源,這就需要統籌協調考慮。在鄂爾多斯盆地,鈾資源在最上層,煤油氣處在下層,從開發設計的角度來講,鈾資源應該優先開采。另外,從環保的角度講,鈾具有放射性。如果先開采鈾資源,不僅可以確保其它資源開采時的人員安全,還能保證環境不被污染破壞。”
對于李子穎第二次的提案,有關部門也給予了答復,而且協調相關企業簽訂了協議。
“雖然較此前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鈾資源開采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李子穎說。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第三次提交了關于鈾資源的提案,希望在解決鈾資源礦權的問題上再往前推進一步。這次則側重于軍用的角度,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充分考慮鈾資源的戰略屬性,協調各方,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李子穎為什么如此鍥而不舍?他表示,當前,我國地浸采鈾占全國的比重越來越大,半壁江山成為國內鈾資源的主要產能地。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我國鈾資源的保障與供給都將會受到影響。沒有前端的鈾礦勘查開采,核工業的糧倉不產“糧”,核燃料、核電等核產業自然就做不了“飯”。
而對于目前國際鈾價比較低的現狀,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鈾資源問題,李子穎說:“無數事例證明,你有,別人可以與你交易;你沒有,別人立刻漲價。如果北方盆地鈾資源礦權問題能夠得到很好解決,從資源供給的角度看,能夠更好地保障國內鈾資源需求;從市場的角度看,能夠平衡國外鈾價;從發展的角度看,還可以保證國內勘查開采鈾資源的隊伍和能力。”
為了加快北方多能源盆地中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開發進度,切實提高戰略鈾資源的保障程度,實現資源保護、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李子穎建議,一是將伊犁盆地南緣、吐哈盆地西南緣、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二連盆地中東部、松遼盆地西南部等地區列為首批戰略鈾資源國家規劃礦區。二是明確戰略鈾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內鈾礦勘查開發的優先權。在發揮核工業鈾礦勘查專業隊伍作用的同時,鼓勵油氣和煤炭礦業權人合資合作開展鈾礦勘查;按照“空間劃開、時序錯開、綜合利用、合理避讓”的原則,統一規劃、統籌部署,協調開發鈾礦和其他礦產資源,并避免造成放射性環境污染。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