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路透社報道,3月6日,兩部呆萌萌的自動駕駛迷你電動巴士EZ10開始在舊金山灣區一個停車場試運行,計劃未來轉向當地一條公共道路上行駛。2016年,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已在法國、瑞士、芬蘭、日本和沙特等國陸續進入測試及運營。
這個汽車家族中的新成員何以在自動駕駛領域脫穎而出并快速實現運營?其大規模商用將給未來城市交通帶來什么變化?
根本沒有方向盤,公交私人專車兩用
“這種自動駕駛電動小巴,從形式、技術構成和應用等方面顛覆了傳統汽車的設計制造和運輸模式。”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原總工程師、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笑京說。在他看來,這種電動小巴是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的先導,作為目前人工智能應用的載體,它可以為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積累豐富的經驗。
舊金山的EZ10車長10m,內置攝像頭、激光和GPS等傳感器,設計時速為15公里,一次可容納12人。先說形式和技術。車箱內根本就沒有駕駛員的位置!沒有方向、加速和制動控制操作裝置。長這模樣的電動小巴靠什么行駛?
“它是基于自動駕駛、傳感與控制以及互聯網等技術實現行駛。”王笑京回答說。
沒人駕駛,電動小巴如何保證安全?“全電力驅動,續航里程100km;僅在城市道路或特殊限定區域上行駛,最高速度一般在每小時30公里左右。”王笑京說,這樣一來對電池和充電設施、以及各種安全防護的要求都大大降低了。
運輸方式更是新穎,既有個體交通特點、又可納入公交。“當公交車使用時,可把幾輛小巴士進行編隊,用程序設置既定路線;當專車時,可在網上預訂路線,進行門到門行駛服務。”王笑京描述說。
另一個令人激動的特點是省去了私人小汽車停車難題。“因為可以為個人或家庭出行時獨用,下車后車輛會按管理系統指令進行下一個服務,根本就不需要停車了。”王笑京說。
三條應用路徑,電動小巴最先商用
世界著名自動駕駛學者、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彼得·斯威特曼認為,自動駕駛沿三條應用路徑發展,即小汽車、智能駕駛卡車隊列和電動小巴。最先可能商業應用的是智能卡車車隊和電動小巴士,而非小汽車。
事實印證了彼得·斯威特曼的觀點。
2016年5月7日,美國一輛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與大貨車發生碰撞,導致車主身亡。這一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車輛的交通事故,使許多國家政府及企業一致認為,由于自動駕駛面臨的環境非常復雜,加上法律和倫理等因素,高度自動駕駛小汽車的商用時間還不能確定。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自動駕駛電動小巴卻悄然在世界10多個國家城市進行測試,里昂和迪拜已分別開通了運營線路。
“自動駕駛小巴士,屬于在特定區域或特種車輛的自動駕駛技術,因低速可控,行駛路況相對簡單,進入應用更為可行。”王笑京說。
國內研發側重小汽車,電動小巴需加大關注
據王笑京介紹,我國企業和院校自動駕駛的研究和開發主要圍繞小汽車(乘用車)進行,包括傳統能源驅動和新能源驅動。“應該說,我國代表1、2級智能水平的‘輔助駕駛’和‘部分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配套產業也初具雛形。”王笑京說。
談到國內公交自動駕駛研發狀況,王笑京告訴記者,在公交車自動駕駛研發上,我國目前有宇通和金龍等企業在進行大客車自動駕駛開發,但在全新設計概念下進行自動駕駛電動小巴開發,還僅僅處于討論階段,最多是用現有車輛平臺進行實驗。
如果我國現在著手布局自動駕駛電動小巴研制,什么時候可以商用?
“依據當前國際經驗,自動小巴的開發門檻較低,車輛制造也較容易。如果開發合作模式得當,我國可以做到用2—3年時間進行商用試驗。”王笑京如此判斷。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