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出海頻頻傳來捷報:截至目前,我國已與阿根廷、英國、蘇丹、巴西、埃及、加納、馬來西亞等達成了合作意向,積極推進核能領域國際合作。業界普遍預測,每出口一臺核電機組,需要8萬余臺套設備,可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單臺機組投資約300億元,考慮到全產業鏈的貢獻,單臺機組全壽期直接帶動千億級市場。
自主創新助推核電轉身 華龍一號海外成績單搶眼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核電正打著一手“內外通吃”的“合作牌”。
如果評選當前最能代表中國高端制造業走向世界的“名片”,一張屬于高鐵,另一張無疑屬于核電,“華龍一號”則成為中國核電開拓國際市場的主打品牌。作為一種效率較高的清潔能源,尤其在當下氣候和環保問題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核電又凸顯出巨大的開發價值。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肯尼亞核能周及利益相關方論壇期間,中廣核與肯尼亞核電局簽署了《中廣核與KNEB之間關于核電培訓合作框架協議》、《中廣核與KNEB之間的保密協議》,將中國與肯尼亞在核電領域的合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這,僅是“華龍一號”昂首出海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看來,近30余年走過一條艱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的中國核電事業,厚積薄發,“印”出這張光鮮的“名片”。事實上,作為全世界范圍內為數不多的擁有核電技術的國家,中國有意將核電建設為繼高鐵技術之后的,又一張“高端裝備走出去”的新名片。
光鮮在哪?據公開資料,“華龍一號”是由我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廣核和中核,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核電安全要求,研發的第三代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核電專家葉奇蓁看來,安全性是“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的基石,也是它能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國家名片”的重要基礎。
具體來看,“華龍一號”堆型的安全性表現在多個方面:加入了防范商用大飛機惡意撞擊一項,將安全殼廠房設計為雙層安全殼;抗震設計基準提高到了0.3g地面水平峰值加速度,相當于可以抵抗9級以上的地震;首次明確提出了“能動+非能動”的安全設計理念,對先進壓水堆設計進行了系統性創新;反應堆堆芯從157擴容到177,可使發電功率提高5%至10%,在提高經濟性的同時,降低了堆芯內的功率密度。
憑借上述多重優勢,“華龍一號”是我國目前唯一實現“走出去”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業界普遍認為,“華龍一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滿足世界最高安全標準的、最具性價比優勢的核電技術;我國現在也已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電裝備生產國之一;而大量的核電建設,則培養出了一支龐大的核電人才梯隊。目前看來,核電“走出去”的三大條件,都已經具備。
2016年9月,中廣核正式將“華龍一號”推向了英國市場。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以防城港核電站二期作為參考電站。在此前與EDF、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后,中廣核正式參股投資英國欣克利角C和賽茲韋爾C、控股投資布拉德維爾B項目。這也意味著,中國核電企業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市場。中廣核稱,“它將成為中廣核向世界展示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窗口,并由此帶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和‘走出去’。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截至2020年,全球將新建約130臺核電機組,如果算上燃料供應、設備維護及更換等附加值,每出口一臺機組的收益逾千億元。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指出,“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41個。”其中,中核集團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已在建,與阿根廷“大單”中的一臺壓水堆計劃在2019年開工。
對此,賀禹認為,核電作為“國家名片”,不僅要把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服務、中國資金輸出去,也要把中國標準輸出去,“這是更高層次的 走出去 ,是爭取世界核電話語權的重要舉措。只有掌握核電領域的標準,我們才能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核電強國。”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