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能源企業和汽車制造商的大筆投資后,原本偏安一隅的充電樁運營公司有望打開新市場,向全球進軍。
由于投資成本過高,自2010年插電式混動汽車正式開始銷售起,商用充電樁市場就已經在地理上形成分化,位于北美和歐洲的公司很少會在其他地區開拓市場。隨著西門子和施耐德電氣這樣的跨國企業退出該市場,這種現象開始變得更加明顯。
不過,隨著各大車企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預見到充電市場的增長前景后,許多跨國企業紛紛選擇了回歸,而且宣稱要開拓國際市場。
去年,德國萊茵集團將包括電動車充電樁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業務剝離開來,劃分到了子公司innogy旗下。與此同時,innogy宣布會將充電樁業務擴展到美國市場。innogy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插電式混動車市場,美國的基礎配套設施擁有極大的增長潛力。
2013年9月,西門子發表聲明稱,“由于電動汽車市場愈發低迷,遠低于我們的預期,我們將退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領域。”
今年3月,法國能源巨頭ENGIE宣布收購充電樁運營商EV-Box。作為全球最大的充電網絡運營商之一,EV-Box身兼制造商和軟件開發者的身份,由于良好的關系網絡運營,EV-Box在歐洲充電樁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相當可觀。
近期,EV-Box宣布將進入競爭激烈的北美充電樁市場,向外界展示了全球擴張的野心。但由于EV-Box是一個初創公司,市場遍布歐洲大陸,因此可能無暇顧及遠在重洋之外的北美。不過,全球能源巨頭ENGIE的站臺,或許能為EV-Box的海外擴張提供應有的支持。
盡管乘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充電樁運營公司的擴張之路仍不會太簡單。要想在一個新的市場立足,不僅需要研發新的產品;更重要的是,還要部署好充電樁的安裝網絡,與新的客戶建立新的關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也是為何大型跨國企業,或者背后有跨國企業支撐的公司在長期競爭中,比小型公司更具優勢的原因。
innogy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插電式混動車市場,美國的基礎配套設施擁有極大的增長潛力。
目前,北美和歐洲的充電樁市場主要由大量初創公司所主導。憑借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這些小型初創公司構建出了許多大型公共充電網絡,也因此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
回歸的能源公司雖然有著雄心壯志,但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術,如果選擇從頭開始,要想追上先行者的腳步,可能會相當困難。于是,初創公司進入了它們的視線,各種收購開始應運而生。
當然,財大氣粗的并非只有能源公司,傳統汽車制造商絲毫沒有落后。今年3月,為進軍歐洲市場,北美充電市場領軍者ChargePoint成功融資8200萬美元,其中的主要出資者就是戴姆勒。
今年3月,為進軍歐洲市場,北美充電市場領軍者ChargePoint成功融資8200萬美元,其中的主要出資者就是戴姆勒。
所有這些動作都讓人備受鼓舞,也充分顯示了公眾對充電市場的信心。
不過,目前充電樁的部署仍過度依賴來自政府和汽車制造商的資金支持,不同細分市場的增長也不太均衡。若想把充電樁打造成一個成熟的大體量市場,各運營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或許,只有資金充足的公司才能夠堅持到最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