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核電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運行機組和在建機組數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我國始終踐行核安全觀,核電安全總體穩定,技術創新屢獲突破,核應急體系日趨完善。
3月23日,環境保護部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的批復情況和《規劃》的具體內容。
《規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規劃》的編制實施對進一步提升核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核設施安全水平,降低核安全風險,推進放射性污染防治,保持輻射環境質量良好,堅定公眾對核安全的信心,推動核電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中國電力新聞網、微博微信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微話題活動,發布“如何推進安全與高效并舉的核安全事業”調查問卷,廣泛征集網友意見建議,調查結果如圖所示。
努力踐行核安全觀 安全與高效并舉
此次調查問卷中,27%的受訪者認為,推進安全與高效并舉的核安全事業關鍵在于核設施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核電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盡管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相對一些核電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我國的核電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有專家表示,我國核電在運機組未發生過兩級以上運行事件或事故,各項安全指標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在建機組安全質量可控、在控。(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們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全國核電進行全面檢查,進行重大改進。國務院發布了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實施取得積極進展,安全改造等重點任務按計劃有序落實,安全穩定性穩步提高。
2016年1月,我國在涉核領域發布了《中國的核應急》首部白皮書,全面集中介紹我國在核應急領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進展。白皮書的發布,反映出中國核應急工作正積極努力地融入國際核安全應急體系。
國防科工局核技術支持中心主任南濱認為,白皮書的發布,表明中國有能力確保核電的安全,也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態度,“咱們國家以前核電發展起步比較早,但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現在逐步成為世界核電大國。作為核電大國,白皮書的頒布是體現我國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彰顯咱們國家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我們現在發展核電,我們是有相應一系列措施,確保核電安全和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
建設國家核應急救援隊 增強核應急能力
調查問卷中,有18%的受訪者表示應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增強核應急能力。
“核應急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國的核應急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國家、省、核設施運營單位三級組成的核應急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二司副司長高洪濱表示。
“十二五”期間,國家批復組建一支由320人組成的中國核應急救援隊,主要承擔復雜條件下重特大核事故應急處置和突擊搶險工作。中國核應急救援隊從2016年開始建設,據高洪濱介紹,目前正在建設過程中。
此外,還有25支輻射監測、輻射防護、醫學救援、去污洗消、工程搶險等分隊,現在基本已經建成。
構建更加完善的核安全公眾溝通機制
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公眾更加關心核與輻射安全問題,希望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全面參與和監督核與輻射相關項目建設的過程。參與此次調查的人中就有23%的人認為,推進核安全公眾溝通,確保公眾對核安全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推進安全與高效并舉的核安全事業的關鍵要素。
其實,早在2015年,環保部就發布了《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與輻射安全公眾溝通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將公眾溝通工作的基本要求寫入正在制定的《核安全法》;同時,依法公開各項監管信息,建立微信官方賬號。
方案還表示,將健全公眾參與制度,制定核與輻射公眾參與管理辦法,規范核與輻射建設項目環評的公眾參與工作,明確公眾參與的環節、程度以及組織形式,加強對公眾參與情況的監督審查,建立核電廠址選擇的公眾參與制度。
同時,還要監督企業落實項目建設公眾參與制度,加強對環評文件中公眾參與章節的審查,做好環評文件公示公告中公眾意見的收集、解釋和回訪;在開展重大項目審查,重要監督檢查等活動時邀請媒體和公眾參與,加強核電選址階段公眾參與;探索建立地方人大參與新建核電項目審議機制。
調查結果中,還有32%的人認為,推進乏燃料處理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技術研究、開發是推進安全與高效并舉的核安全事業的重要因素。
創新、綠色是“十三五”發展的重要理念。推動能源轉型,共創綠色發展,以創新帶動核電發展、以責任保障核電安全。展望未來,我們將在確保核電安全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核電事業,努力做到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