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召開《“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實施方案》發布會,標志著“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正式啟動。《方案》要求依托“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展核電標準化示范,利用4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完善優化現有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夠滿足“華龍一號”國內建設與出口需求的,涵蓋核電全生命周期的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
“實施‘華龍一號’標準化建設,統一核電標準,與國際高水平標準體系接軌,從而降低核電站的整體建造和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對設備制造企業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具有影響深遠的決策。統一標準后,可以降低企業制造、管理成本和周期,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華龍一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地位。”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核電事業部總經理王曉輝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標準不統一增加企業負擔
目前我國核電技術存在多種機型、多種技術路線、多種標準并存的局面,自主核電標準體系的建立、應用和推廣不足,標準基礎研究欠缺,同國外先進標準相比較質量和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哈電集團作為國內重要的核電裝備制造企業,承擔了包括ACP600、ACP1000、VVER、CPR1000、AP1000、CAP100、CAP1400、“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等多種技術路線和堆型的核電設備設計、制造任務,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所有主流核電技術標準。
“由于標準體系不同,對設備制造企業來說,增大了技術準備、原材料采購、制造和檢驗以及過程中質量問題處理等方面的復雜性和難度,同時還造成這些環節的大量重復工作以及人力、物力和時間資源的浪費,導致制造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王曉輝介紹說。
事實上,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設備制造業,在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行等方面都顯露出了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必須通過統一標準,建立和推行一套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核電標準體系,同時注意加強此套標準與其他現行標準的技術銜接,保證標準的通用性和適用性,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在核電標準上存在的問題,提升我國核電技術標準水平和地位,在后續核電項目建設中降低建造和管理成本,提高“華龍一號”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掌握核電標準國際話語權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主力堆型。建立、健全一套自 主核電標準體系是“華龍一號”走出去的基礎,是彰顯“華龍一號”先進性、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支撐之一,是迫在眉睫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正如王曉輝所說,核電要發展、標準需先行。只有制定與我國現有工業體系與技術水平相適應的、與國際接軌的自主技術標準,建立銜接配套、易于復制和推廣的技術產業化發展機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核電自主化,才能更好的支撐核電裝備“走出去”。
擁有高水平、與國際接軌的自主標準,是爭取世界核電技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在王曉輝看來,建立國際水平的自主標準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加強標準的基礎研究,收集基礎研究數據資料,建立一套體現我國核電技術發展水平的標準體系,而不是照搬照抄,或者是根據世界主流核電標準融合出一套可操作性差的“四不像”標準。
二是保留現有核電標準體系中成熟的通用類標準,完善一些有針對性問題的標準,同時還要對技術創新補充新標準。
三是通過示范工程,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利用標準將技術創新內容固化,體現“華龍一號”技術創新特點,完善現有標準體系,為后續“華龍一號”項目全面采用自主核電標準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標準的建立和完善過程當中,要加強與其他堆型技術和標準的對比,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保證自主標準的通用性和適用性。
“只有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核電標準體系,才能掌握核電標準話語權,我國才能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核電強國。”王曉輝說。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