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清潔科技網5月2日刊登《特朗普說對的一件事:中國要贏了》一文,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軍事和外交機器仍然按照世界永遠由碳氫化合物提供燃料那樣部署,我們卻在無聲地把21世紀的能源力量讓給中國。
中國已經開展一場持久專注、經費充足的運動,要贏得可更新能源主宰地位之戰——戰斗的目標或許是這個新世紀最大的經濟和戰略珍寶。在美國,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一場戰爭。但是,我們唯一的、持久的超級力量——創新力——使美國成為可更新能源的有利起點。我們的國家實驗室和大學產生太陽能和風能,多數的突破仍然在美國境內發生。除非我們想讓出優勢地位,我們需要利用固有的優勢和國家力量,在美國發展先進的未來能源制造業。
能源為何重要是一個值得問的問題,為什么美國長達40多年的外交政策一直圍繞能夠持續而廉價地獲取能源而制定?當你需要的唯一投入是陽光和風,這種考量又會如何改變?更重要的或許是,能源制造鏈的哪個環節在未來最具戰略意義而需要我們掌控?
首先,能源為什么重要?不錯,能源占世界GDP的8%。不錯,它對數十億人的日常生存至關重要。但是,能源重要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戰略性行業的重大投入。正如一條強大的經驗法則顯示的,某樣東西越驚艷,越未來主義,就越耗能。汽車耗費一些能源,飛機耗費的能源多些,火箭耗費的能源特別多。手表耗費一些能源,iPhone耗費的能源多些,超級計算機耗費的能源特別多,我們展望的技術豐富的未來遠比今天耗能。
因此,要吸引最有趣行業的最優秀公司的最杰出人才,一個主要的戰略優勢將逐漸變成持續廉價獲取很多能源的能力。反過來,對最新能源技術的獲取如果昂貴或者不持續,那將妨礙任何經濟體在未來行業競爭的能力。
其次,也是少有討論的一點在于,當主流能源技術有廣泛而免費的投入,即風和陽光時,全球能源市場的力量結構如何改變。在以碳氫化合物為基礎的能源經濟之下,誰有條件使用潛在能源,力量就掌握在誰手里。這種能源力量結構主宰了美國外交政策近半個世紀,但太陽能和風能徹底顛覆了這種思維方式。在由風和陽光提供能源的世界,主要的變化在于,由于輸入供應不再是風險因素,劇烈的動蕩和長尾風險從系統中去除了。其次的影響是,創造并擁有這些免費投入技術生產能力的人是全球能源市場的新主人。
這是中國即將贏得的一場戰爭,我們卻不知道自己在打這場戰爭。
讓我們通過水平集的方法看看中國在做些什么,而美國能做什么,該做什么。
中國把太陽能能力擴大了一倍。
中國有種種可更新能源刺激措施。
中國關閉了100多家煤炭廠。
中國擴大風能對美國的優勢。
簡而言之,中國已經確定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性市場,并且部署了所有可用的資源。中國在可更新能源領域的行動是指令型經濟一大優勢的案例研究:在贏利之前大力投資,鎖定戰略性的長期機會。美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對抗中國這場政府與私營部門共同采取的持續行動?首先,請注意,盡管我們對這個市場的相對關注不夠,支持也較少,我們在2017年仍然處于一個反擊的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們仍然保有巨大的技術創新優勢。不過,按照眼下的趨勢,如果不大規模使用可更新能源,今后十年我們只能拼命追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只能提供軟弱支持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明確可行動的清晰目標,使美國在21世紀的能源市場爭奪戰中保持競爭力。
發展可更新能源制造業,一切都始于在國內保有盡可能多的能源工程師、技術人員、學生和科學家,這是我們國家優勢的基石。就這個問題而言,直接明確的推斷是移民政策,我們需要確保美國是創辦可更新能源公司的最佳地點。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能源市場上給碳定價。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碳給社會帶來代價,這個代價沒有體現在碳氫化合物的價格上;要達到碳氫化合物的有效使用量,你必須把那個代價考慮在內。我們必須依靠新任國務卿和總統顧問馬斯克的支持征收碳稅,創造一個政治經濟聯盟給我們的能源選擇適當定價,包括所有費用。
這些行動加在一起將把美國的戰略和經濟焦點從20世紀的能源行業轉向21世紀的能源行業,給子孫后代創造他們需要也應該獲得的能源業。(編譯/趙菲菲)
資料圖:陽光帶來綠色能源。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