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出現這樣的盛況,據中汽研的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已超過200家。有一點幾乎是毫無疑問的,在這現存的200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包括前仆后繼的繼任者,90%將會被淘汰。
汽車是一個最典型的需要具備規模效應的行當,全球汽車制造中心的底特律,在經過百年的廝殺后,僅僅剩下了三家“巨頭”。
哪怕在這剩下的“幸存者”當做,FCA依然賣力地揮舞著“稻草”,希望能夠委身于人。在被通用汽車嚴詞拒絕后,馬爾喬內把橄欖枝遞到了大眾汽車集團CEO馬蒂亞斯•穆勒手上。汽車行業的戰略大師們顯然已經意識到,只有繼續擴大規模,才能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競爭,在新一輪科技變革中存活下來。
200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瘋狂
相比于破敗的底特律,遠東完全是一片熱土。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視汽車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擁有四個輪子的“移動沙發”,是除房子以外中國丈母娘的最愛。
2016年,這里賣掉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800輛汽車,其中包括5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國的汽車銷量,已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0%,為全球汽車市場貢獻了70%以上的增量。新能源車的全球市場份額則超過50%。
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汽車市場的千人保有量才達到102,而美國的數據已達到808。毫無疑問,中國人還將向新車市場傾注更多的激情。
中國政府吹響了向新能源汽車“躍遷”的號角,官方發布的規劃顯示,到2020年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會超過250萬輛。為此,官方不惜拿出數以百億計的財政預算,補貼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共同培育和扶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飽含這個國家做強做大汽車這個戰略新興產業的雄心壯志,承擔了中國核心產業奪取全球戰略制高點的期待。
激情和夢想瞬間被點燃。全球范圍內的資金、人才和技術風云際會。甚至于有一班人生地不熟的德國佬,招朋引伴千里迢迢奔赴中國,史無前例地投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創業大潮。在與南京政府談笑風生之后,他們聲稱要在那里投資116億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工廠。
無時不刻在高呼“job,job,job……”的美利堅合眾國CEO特朗普,看到這一切之后,百分之百是羨慕嫉妒恨。
聽說最近的共享單車比較火爆,另外一個新鮮出爐的爆款投資領域是“充電寶共享”,娛樂圈紀委書記王思聰生氣地說,如果充電寶共享能做成他將直播吃翔。
和新能源汽車的烈火噴油相比,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簡直連毛都不是。僅僅截止2016年底,可以統計到數據的30家新能源車企就打算投入3000億來造車。
2016年7月份,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得出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錄得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超過200家。
100年前,發生在底特律的那一幕注定會在世界的東方重演,中國90%的電動車制造企業將會死去。
市場容量有限
截止2016年底,已有14家新興車企的投資規劃和產能規劃,截止到2020年,將會有增加229萬輛的新能源車輛的產能,總投資金額為1060億元。
傳統車企也沒閑著,將投入1300億元,2020年的規劃的總產能為380萬輛,其中新能源產能為253萬輛。
而這遠遠不是全部,目前全國新注冊的新能源車企已超過200家,僅上海一地就有幾十家。如果這200家產能規劃都與上面的14家新興新能源公司類似,未來產能的規模簡直是不敢設想。1000萬輛?
這么龐大的規劃新增產能,市場消化得了嗎
2016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32.88萬輛,相較于2400萬輛的乘用車總銷量,比例只有1.37%!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頭小毛驢已經跑得太瘋狂了,但是相對于人們的欲望和瘋狂,這一切的速度來得是如此之慢。
2016年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比上年同比增長85.99%,2015年為200.72%,2014年為289.82%。按照如今的86%增速發展趨勢(可能性極小),截止到2020年補貼取消為止,新能源市場規模預計有400萬輛左右。官方的期待是250-300萬輛。
圖: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其中黃色項為預測值
這個市場,將遭到中國本土汽車自主品牌、跨國合資汽車品牌以及新進入者的三方拼搶大戰。
據觀致董事長陳安寧預測,5萬輛車就可以盈虧平衡,威馬汽車的盈虧平衡點位10萬輛,蔚來汽車的盈虧平衡點也是10萬輛。
以最樂觀的方式投入預測,假如在2020年新興汽車制造商能夠獲得能源汽車25%的市場份額,估計會錄得75萬輛的銷量。以年銷售5萬輛可存活,則只能讓15家車企生存下來。當然,現實一定會更殘酷,頭部車企的銷量會大于平均數,尾部的將會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價格絞殺戰已經開始
當市場不夠大,市場參與者太多時,價格戰必然爆發。
2017年的Q2,傳統EV發動了規模宏大的價格戰。續航里程在200km以內的微信電動車的價格,從原來的12萬元左右,直接拉到6萬元區間。這還是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發生的。
所有的市場參與者不得不全部跟進。價格戰由北汽新能源率先發起,隨后江淮,奇瑞,江鈴,知豆,眾泰等小型電動車制造商全部宣布推出新款和降價。
這樣的價格戰結果只有一個,量不夠大的,逐步被趕出市場。資金實力不足的,被價格戰拖死。
規模和資金這兩點,都是新興進入者的死穴。
更大的巨頭正在準備入場。2020年之后,隨著中國開始推進和主導全球化浪潮,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向全球汽車制造巨頭大門洞開,中國的經營者將暴露在來自于全球范圍內的猛烈炮火下。既包括像通用、福特、豐田、大眾、寶馬、奔馳、奧迪這樣的傳統豪強,也包括特斯拉這樣的科技新貴,還包括像蘋果、華為這樣的跨界豪客。
他們不僅僅會帶來價格戰,還會帶來新的科技,新的汽車物種。無論是從市場容量看,還是從市場競爭或是歷史經驗來看,200多家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90%以上被淘汰幾乎是必然的。
你唯一需要關注的,貴企業是不是進入了銷量排行的TOP10。
誰會為失敗埋單
這個演進的過程一定會很慘烈,銀行和VC恐怕會成為大輸家,很多投資將會變成不良負債。貪婪定會讓你付出代價。
很多參與這場“慘烈競賽”的決策者,會為失敗負責。
對于從業者而言,并不算太壞的消息。只要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在成長,依然會需要大量從業者,就業影響不會太大。
并不是每個地方都將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想想吧,你有產業鏈嗎?你有市場嗎?你有成熟的產業工人嗎和人才供應嗎?你的交通和物流能夠支撐這么復雜的供應鏈嗎?如果沒有,請您三思。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必將輝煌。但你未必有這樣的幸運享受勝利的果實。說說你們的觀點吧,偶們熱烈期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