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靴子終落地
5月21日,《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明確了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3年,數次修訂,“油氣改革”終于塵埃落定。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大家等了很久,也討論了很多,“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油氣體制機制改革的正式開始。”他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其實,早在《意見》發布幾年前,在相關領域就已經開始零星的改革。比如,5年前有關天然氣價格改革的試點以及幾次油氣勘探權的公開招標。
“那些還只是針對某一部分,而現在涉及包括上游勘探、中游管道、下游終端在內的全產業鏈。” 卓創資訊天然氣高級分析師劉廣彬對新金融觀察記者分析。
之后的2014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次年,國務院《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再次明確指出“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
不過,“正是因為《意見》里很多內容之前都有過試點,所以很多人認為沒有太多真正的‘新’內容,市場反應沒有想象中那么強烈。”曾參加過去年常規油氣勘探招標的某企業技術工程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林伯強更是略帶驚奇地表示:“除了媒體在忙活之外,真實的市場上居然對這個《意見》極端的冷淡,好像和沒發生過一樣。”
但在他看來,這是市場對此一個超級大的誤解。
“不能看到它不具體或者沒有你想看到的內容就覺得它不重要,回看一下電力改革就明白了,先是有一個總體文件,之后才會根據每個環節的特殊性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但關鍵是要有現在這個《意見》才可能有后面的細則。”
█ 觀望or布局
截至目前,國內油氣領域中“三桶油”仍有較強的優勢,尤其是在上游區塊的勘探開采權方面,絕大部分都把持在“三桶油”手中。
“部分國企和極少數民營企業參與到了某一個板塊,但數量還是很少。”劉廣彬介紹。
也因此,這次《意見》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允許符合準入要求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采;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干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鼓勵具備條件的油氣企業發展股權多元化和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等方面。
在上游勘查開采部分,之前一共進行過三次公開招標的試點。前兩次是非常規的頁巖氣招標,第三次是新疆地區常規油氣區塊的招標。
據劉廣彬回憶,第一次招標僅有兩家企業參加。到第二次,“很多企業轉過彎來了,覺得可以試一下,參與招標的數量達到80多家。”
按說到了第三次的常規區塊,“條件更加成熟、不需要研發額外的技術、新疆地區本身資源也比較豐富,但僅有20多個企業參加,最后還有一個項目流標。”
對于這種情況,曾經再三猶豫還是沒參與去年競標的某企業工作人員丁先生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解釋了原因:“參與了投標就必須考慮到如果開采出油氣,后期該如何售賣,并非開采出來就大功告成了。”
按照當時的情況,不具備修建管網能力的企業開采出來油氣,基本都要借助“三桶油”的管網運送到終端銷售,而“三桶油”自己的產品也需要通過同樣的管道運輸,這其中的利益就很難協調。
劉廣彬解釋,當時沒有方案出臺,“沒有具體規定以何種方式使用、該收多少錢等,很多企業看不到未來。”
如今,《意見》中明確提出未來會分步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可能大家心里就有底了。”他說。
不過,在丁先生看來,“這個《意見》還是太空泛了,未來要到什么時候出具體實施細則以及實施效果如何,還都不知道,所以我們目前想再等一等,期望細則的出臺快些更快些。”他說。
當然,并非所有企業都如此謹慎。
某電力集團天津分公司工作人員就對新金融觀察記者直言:“后期需要用天然氣來發電,即使不自己開采也要花錢買天然氣,還不如自己開采自己用,不指望它賺錢,但能降低企業成本。當然,政策早一天落到實處,我們的心也早一天踏實。”
看來,無論對還在猶豫的企業還是已經決定進入的企業,關鍵問題都是細則的盡早頒發和落實。
在劉廣彬看來,“雖然可能不會每一個方面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對政策的具體實施還是抱有信心的。”
改革已經開始,好戲即將上演。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