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葉奇蓁院士:保持旺盛進取心 國產化并非終點

葉奇蓁院士:保持旺盛進取心 國產化并非終點

2017-06-08 11:19:21 中國核工業報

近日,中國(國際)核電儀控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一直關注著我國核電儀控技術發展的行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認為,我國目前在核電儀控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要注意加強平臺建設、信息安全保護等工作。

只要下定決心,國產化問題就能解決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國核儀控領域近年來取得了哪些進步?

葉奇蓁(以下簡稱“葉”):近年來可以說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儀控系統、核測儀器儀表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國產化產品。例如,堆外核測已經成功研制出樣機,而且正在進行實際運行考核;采用自給能元件的堆芯核測不僅滿足了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還形成了出口。

數字化儀控系統(DCS)方面,我國自主研制的和睦系統已經應用于陽江核電5號機組上投產運行,即將應用于6號機組和紅沿河核電5、6號機組及田灣核電5、6號機組。基于FPGA技術、由中美合作研發的NuPAC系統已經獲得了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和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的認證。針對霞浦核電、漳州核電研發的Nicsys系統及其相關系統,正在進行1∶1樣機考核。這些工作為進一步提升核電DCS系統國產化水平,實現“走出去”打下了基礎。

記:我國核電儀控技術一直強調國產化、自主化,其意義何在?

葉:我國核電技術一直致力于實現國產化。在秦山一期二期建設的時候,國家主要的著力點在主設備;到了秦山二擴和嶺澳二期建設的時候,國家下定決心攻關泵閥等核安全和核輔助系統的設備。如今,主設備、泵閥大部分實現了國產化,還剩下一些個別項目,國家正在組織力量進行攻關。由此可見,只要下定決心,國產化的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

現在的國產化的重點已轉移到核電儀控技術。無論是核測技術還是核電DCS系統,都有一些優秀產品通過了考核驗證,但有些產品的應用還不普遍。經過實踐,相信國產產品性能和安全是有保障的。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國產化不是終點,因為核電儀控技術是不斷進步的。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數字化、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可以說是每五年或十年,相關技術就會更新換代。如果我們不能保持旺盛的進取心和積極有效的力量,可能很快又會落后。這也是核電儀控與其他領域最大的不同,因此我們要持續努力,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

研發深入下去,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記:當前我國核電儀控領域有哪些短板?

葉:首先應該優化提升我們的數字化儀控系統平臺。除了技術更新換代快,我們還要不斷向用戶提供運行維護、備品備件的支持。在前些年引進模擬量控制系統時,因為沒有備品備件,我們不得不自己進行研發,這個經驗教訓深刻。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核電DCS系統平臺,一方面是為了不斷研發、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是為我們的核電站提供有保證的技術支持和產品支持。

至于如何加強核電DCS系統平臺,我們在研發過程中要深入下去,與應用系統、軟件、工具的研發協同推進,同時關注在運和在建的核電站,不斷為他們提供支持。

其次是要提高系統的信息安全水平。對于伊朗離心機廠系統受到網絡病毒攻擊導致設備損壞的例子,大家可能還記憶猶新。伊朗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從國外引進,但“后門鑰匙”還掌握在別人手中。最近又出現了“勒索病毒”,攻擊了全球多個國家政府部門和一些大型企業的計算機系統。對核電企業來說,DCS系統關系到核電運行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充分防范黑客病毒的攻擊,保障信息安全。

當前,“互聯網+”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在利用信息化來提高工業技術的運行和管理水平。對核電來說,DCS系統為“大數據”管理、“互聯網+”等新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核電+信息化”同樣會創造出新成果,實現更加智能化的核電運行維護與管理,比如趨勢分析、故障預測、操作指導、事故處置指導等。

目前,我國在核電儀器儀表領域還有一些短板,還有相當一部分產品依賴進口。而進口產品又自成體系,成了一個“黑匣子”,給我們進一步信息化、智能化,甚至實現全廠儀控信息統一管理方面造成很大障礙。因此,核電儀控領域要充分利用國內儀器儀表行業的能力填補空白,補齊短板。

記: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全球對核電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核電儀控領域是怎樣適應這些安全要求的?

葉:福島核事故使我們認識到,在嚴重事故中和事故后,核電監測儀表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研發。福島核事故中,絕大部分儀表失效,操縱員無法了解事故情況和核電站運行情況,成了“聾子”“瞎子”。所以在事故發生后差不多一周時間里,操縱員無法采取措施來緩解事故,造成了嚴重后果。

核儀表要在嚴重事故條件下繼續工作,就要在監測原理、監測技術上有所創新。在嚴重事故條件下的溫度、壓力、輻照都會使儀表受到很大考驗。如果儀表能在極端條件下繼續工作,就可以為操縱員提供信息,為采取措施提供依據。

福島核事故后,IAEA提出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要并重,特別要注重緩解。如果事故發生后能快速緩解,減少大規模放射性釋放的風險,保護周圍公眾和環境,實際上也是保障了核安全。因此核電儀控責任重大。核電界要與儀器儀表界加強交流,相互促進,不斷創新。

讓“走出去”的核電,用上中國DCS產品

記:核電儀控技術對我國核電“走出去”有何影響?

葉:可以說影響深遠。以成功走向海外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為例,目前國內有4臺在建,海外有2臺在建。在出口海外的首二臺機組中,中方沒有提供數字化的儀控系統,還是提供模擬量儀控系統。核電DCS系統成為制約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一個短板。這也成為我們的一個遺憾。

當然,核電DCS系統是可更換的,特別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將來不管是國內還是“走出去”核電的DCS系統都可以更換上更先進的中國產的DCS系統,前提條件是我們的核電DCS系統要不斷發展,高質先進。我相信,有了國家的支持和行業的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

記:日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核電儀控分會成立,這對于行業有什么意義?

葉: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核電儀控分會的成立,為行業搭建了很好的溝通交流平臺,有助于“政、產、學、研、用”的結合,有利于推進我國核電儀控技術的發展。核電儀控行業內部的溝通交流,可以打破企業間的技術壁壘,避免企業閉門造車、故步自封;核電儀控行業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可以讓行業了解核電企業的需求,也讓核電企業了解行業的技術實力,了解行業能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同時還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發制造。

像核電DCS系統這樣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技術難度高的產品,最好是企業間能夠進行聯合研發,但目前還受制于體制機制。我國幾家核電集團都是國有企業,其實相關的民營企業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沒有必要自我封閉。核電儀控行業的企業通過分會這一平臺,可以首先在學術、技術、科技研發進行溝通交流。

同時,核電儀控分會還會承擔一些政府行政職能的轉移,比如科技獎勵的評選、優秀科研人員的推薦,還可以組織一些研討、培訓,為行業發展積蓄力量。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葉奇蓁院士,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