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開始重拾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反映了大的趨勢。
油氣巨頭,特別是沒有低成本頁巖油氣作為支撐的歐洲企業,在曠日持久的低油價下經受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成本近年來迅速下降,技術創新之力勢不可擋,對油氣業務造成了威脅。各大石油巨頭開始重新考慮業務多元化,重新布局可再生能源業務。
2014年8月起之后的6個月內,國際石油價格急速跳水。布倫特價格從8月初的110美金/桶以上大幅下滑至次年1月的55美金/桶左右,降幅超過50%。在小幅調整之后,2015年5月,油價遭遇新一輪“滑鐵盧”,10個月內布倫特價格從65美金以上再降50%。石油價格低迷,上游業務遭受重創。
無所不能整理BP、雪佛龍、Shell和Statoil四家跨國石油巨頭2013至2016年財報數據,計算EBITDA可以看出(如下圖),2014至2015年間,四家石油巨頭利潤下滑幅度高達28.7-66.2%,巨額財富縮水。其中BP同比降幅最高,EBITDA從2014年的215.75億美元下滑至2015年的73.01億美元。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2013年美元兌挪威克朗匯率取值6.7。
可再生能源成為油氣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Wood Mackenzie報告(“Couldrenewables be the Majors’ next big thing?”)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風電和太陽能能源供應量僅為油氣的4%,但預測可再生能源需求相比石油增長將更為迅速。在Wood Mackenzie的基本情景假設下,到2035年,每年風電和太陽能帶來的收益將達到同期油氣收益的1/12。
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可再生能源將僅僅滿足全球1%的能源需求。但在未來20年內,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的主要能源類型。Wood Mackenzie預期風電和太陽能的年均增速將分別達到6%和11%。到2035年,風電和太陽能將分別占全球電力供應的8%和5%。 相比而言,石油的一次能源需求預期年增速將僅為0.5%。
圖片來源:WoodMackenzie, “Could renewables be the majors’ next big thing?”
除需求增長外,風電和太陽能開發的內部收益率(IRR)也有一定提高。據Wood Mackenzie,在基本情景假設下,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項目的IRR分別為7%、9%和10%(如下圖),約為下一代油氣上游項目內部收益率水平的一半左右。在油價等于65美元/桶的情景下,未來北美陸上鉆井項目內部收益率的加權平均值為22%,而最終投資預決策(pre-FID)常規油氣項目的內部收益率為14%。
圖片來源:WoodMackenzie, “Could renewables be the majors’ next big thing?”
Statoil、Total領跑可再生能源市場
近年來,憑借海上鉆井方面的先進經驗,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在歐洲控股或參股了多個海上風電項目,同時致力于推動浮式風機的技術研發。無所不能整理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顯示,Statoil在歐洲參與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含計劃及在建)合計超過5.9GW。
據Statoil官網2016年12月16日公布消息顯示,在美國政府對紐約79350公頃海上風電開發租約競拍上,Statoil為臨時中標人,中標價格約為4247萬美元(項目地址如下圖)。一旦交易達成,Statoil將正式進軍美國海上風電市場,為紐約和長島地區供電。但據美國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發布Maryland案例推算,系列評估和調查工作到風場租約正式簽發仍需至少三四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自Statoil官網
法國石油巨頭Total則是全球太陽能和電池產業領頭羊。除2011年出巨資13.8億美金控股美國硅片、組件制造商SunPower外,據GTM(Green Tech Media)報道,去年5月,Total出資11億美金收購法國電池制造商Saft,該報價超過Saft股價38%。
另據華爾街日報,Total力求通過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貿易平衡收入來源,規避因高度波動的石油價格帶來的風險。
石油巨頭紛紛重拾可再生能源
BP:
1981年,BP進行了第一筆太陽能方面的投資。2001年BP對品牌進行了重新定義,喊出了“不只是石油(Beyond Petroleum)”的新口號。但是,在發生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漏油事件之后,2011年,BP出售了旗下全部太陽能資產,默默退出了可再生能源領域。
據Bloomberg報道,2013年,BP曾一度試圖出售旗下美國風電業務,估值高達31億美金,但最終因未找到合適買家而流產。今年年初,BP籌劃對美國德克薩斯和堪薩斯州14個風場共計200個風機設備進行升級,合計裝機約400MW。若該項目獲批,BP將憑此筆投資重回可再生能源戰場。
Shell:
因在集團的整個項目組合中表現遜色,Shell于2009年暫停了對風電、太陽能和水電項目的投資。但在揮別可再生能源領域四年之后,Shell發布報告,稱太陽能光伏將可能成為本世紀末的主要能源類型。
據路透去年11月的消息,BP、Shell、Statoil、Total、Eni、Respol和沙特阿美共同發起了可再生能源投資基金,致力于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開發、促進行業發展。
不同于其他地區石油企業的積極跨界,因受到低成本頁巖油氣革命和國內政策帶來的持續利好,一部分美國石油公司仍將可再生能源視為雞肋。
雪佛龍:
雪佛龍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活動始于2000年的一筆收購。此后,雪佛龍持續活躍于多個大型太陽能和地熱項目的開發。
Bloomberg報道,2013年Chevron Energy Solutions的項目利潤目標翻了一番。不過,因可再生能源項目帶來的收益在雪佛龍總體收入中占比甚微,2014年8月公司決定正式出售旗下可再生能源業務,并稱其為“支持上下游業務戰略中的一步”。
此前幾個月,雪佛龍出售了為美國聯邦政府機構開發可再生能源電廠和能效項目的48人業務部門。而2013年,據Bloomberg報道,該石油巨頭削減了對生物燃料項目的資金支持。去年12月,雪佛龍旗下全資子公司已經達成協議,向Star Energy 財團出售公司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地熱資產。
埃克森美孚:
也有正在轉變的例子。ExxonMobil曾表示對可再生能源毫無興趣,并一度公開拒絕承認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但去年5月,ExxonMobil已經公布燃料電池技術研究計劃,建設碳捕捉與封存設施,削減來自電力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
石油巨頭投資可再生能源時不我待
在核心業務和新機會,跨國石油公司該如何抉擇?
“在短期內,資本配置的選擇仍是件難事。”據Wood Mackenzie估算,若要達到所持油氣業務市場份額的12%,油氣巨頭將需要在2035年前在太陽能和風電領域支出3500億美金,該數額約為同期維持上游油氣業務量所需支出的1/4;即便如此,屆時,以能量等效為基準計算,可再生能源能源供應量將僅僅增加至油氣的6.5%。
但提前進行可再生能源業務布局毫無疑問將會在新的領域增加市場競爭力。“慢一步投入新能源市場懷抱的玩家,將更多地依賴于低成本油氣供應來推動未來增長。”Wood Mackenzie分析師表示,“如果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迅速提高,進入成本增加,這些玩家將會發現自己在結構上處于劣勢。”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