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22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需要采取一條與發達國家完全不同的能源發展路徑,才能避免出現石油進口賬單飆升的局面。
根據標普全球中國資深分析師小組題為《中國可持續的能源前景取決于效率、經濟調整以及可再生能源發展,而非GDP增速放緩》的特別報告,一個主導研究結果的問題是:中國的能源效率能夠比當前的發達經濟體好多少?標普全球普氏大中華區內容總監Sebastian Lewis表示,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在邁向發達國家行列的過程中,避免消費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標普全球認為,中國未來三種可能的能源發展路徑包括政府的能源戰略要求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失去的十年”情景(即2020至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緩慢,投資下降,化石燃料和煤炭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步伐放緩)、中國能源需求結構沿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歷史模式并使石油和天然氣(而不是煤炭)成為能源供應的主要部分。
該研究顯示,中國政府的能源計劃可使全球石油需求進入可持續軌道。在“失去的十年”情景中,中國的石油需求與政府基本假設類似,但煤炭在能源構成中所占比例仍然較大。簡言之,這一情景在環保方面表現不佳。而在OECD路徑情景中,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最終會升至每天近4200萬桶的水平,幾乎是另外兩個情景內消費水平的兩倍。
標普全球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龔華德表示:“中國不能沿襲OECD發達經濟體的能源使用路徑。如果沿用這一路徑,會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上升,供應渠道負擔過重,中國經常項目盈余快速下降,同時亦對全球貿易伙伴和類似國家的能源費用造成巨大壓力。”
他指出,如果分析OECD路徑,就能清楚地知道中國政府為何投資于可再生能源,并對其寄予厚望。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