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隆新能源建立高標準儲能產品體系
立足電池材料研發,強化質量管理
打破十年沉寂,儲能于2016年成為最飽受爭議的能源話題登上各路熱搜。轉變的起因有來自于國家產業政策的預熱,也有來自市場的漸趨活躍。其中,投資“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隆新能源’)案”將儲能直置于公眾視角,昭示著之于普通消費者發展儲能的重要意義。近日,央視一檔《對話》欄目就投資銀隆新能源一事深度揭秘,展示了能源變革下儲能發展的真實境遇。
重在提升
與其說,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看中了銀隆新能源的電池技術,不如說,她預感到了中國新能源的未來將至。面對未來是翹首以盼,還是立刻投身其中,肩負著“實業興邦”使命的企業家深感責任,為中國“能源變革”推上一程,企業家們勢在必行。
當全球環境壓力日益勘憂,當新能源發電隨機性難題尚未根除,當新型電池技術將決定未來世界能源伯仲,當傳統產業增長空間開發殆盡,企業家們投身儲能既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儲能應用看似遙遠,實則與轉變用能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正契合了能源革命的初衷,儲能應用大可決定新能源占比,小可關系百姓出行。然而,儲能大范圍應用終究不能逃脫電池技術快速發展的宿命。
也就是在2010年,時為鐵鋰電池占據半邊天下的局面,一種“鈦”材料的出現給原有單一追求能量密度的電池市場帶來了沖擊。銀隆新能源董事長魏銀倉說:“儲能產品其實擺在屏幕上是一個五角星,這五個角缺一不可,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充電時間、耐環境的高低溫。”
受制于材料的原因,磷酸鐵鋰電池的終究無法回避充放電時間長、穩定性差、不耐低溫的難題。
把“鈦”作為電池負極材料替代石墨,在電池的開發研究過程中,具有跨時代意義。立足于銀隆新能源“鈦”材料的產品體系,要滿足上述四大元素極易實現。隨之而來的鈦酸鋰電池多場景應用的成功案例驗證了魏銀倉的斷言。無論是電動大巴(公交系統)高效率運營,還是大規模電力儲能(電網側)高效率運行(綜合效率達90%),“鈦”材料都讓全行業見識了動力電池以及電力儲能在電池綜合效能利用上大有可為。
“就像打一場球賽一樣,我已經進了四個球,只差一個球,而且我這個球離球門越來越近。”魏銀倉表示。被魏銀倉視為“不完美”的一粒進球,就是能量密度。五年前,鈦酸鋰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僅為20安時,如今同樣體積可達到40安時。
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銀隆新能源電池的發展速度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于高能效、長壽命電池的需求增長。
新一輪融資后,鈦酸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產品質量標準提升、員工“精品”意識提升在銀隆新能源內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全球領先的電池技術,銀隆新能源缺乏的恰恰是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優質資金的支撐。”魏銀倉表示。據了解,近乎嚴苛的質量管理體系與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手段正在被逐步植入銀隆新能源。
魏銀倉說:“以電動汽車、戶用儲能、電力儲能等實體為依托建立的高標準儲能產品體系正在形成。通過‘能源變革’實現彎道超車并不是沒有可能。”
優化環境
一直以來,魏銀倉在各種場合為儲能創建綜合化生態圈而高聲呼吁。新能源尚且剛剛起步,作為輔助領域的儲能處境可想而知。特別是由非國有資本構建的新能源企業要在市場中摸爬滾打,艱難程度可見一斑。
魏銀倉表示:“歷經了新一輪融資,銀隆新能源獲得的不僅是資金,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理念,這使銀隆新能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次,銀隆新能源是幸運的。民營企業進入拼技術拼資金的新能源領域,所處環境可決定生死。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再次明確了積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能源領域的決心。
無論是市場自主調節,還是政府引導扶持,中國儲能發展的腳步已然提速,在儲能投資人和領軍人的心目有著更為緊迫的時間表,在全球電池制造技術和產業化優勢還未形成規模的當下,加大投入與加快發展是我國儲能產業面臨的挑戰。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