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購買綠證大限將屆,爭論了半年的綠證終究到來。
截止6月28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已經完成了三批綠證的核發工作,分別為230135個、131047個和2546235個,涉及能源項目102個,綠證表征的上網電量達到290741.7萬千瓦。
這290萬余個綠證自7月1日起在全國綠證自愿認購平臺上正式掛牌出售,已獲得綠證的發電企業現在已經開始準備項目的宣傳資料,開通銀行賬戶,準備在全國綠證自愿認購平臺上包裝自己的綠證產品并掛牌出售。
而且,根據《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的規定,在2017年的綠證自愿交易的基礎上,自2018年起將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遲來的中國綠證
在綠證之前,中國一直實行的是電力“定電價”補貼政策,這一政策是從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中引申而來,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以及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補貼政策也逐漸顯現疲態。
一方面的原因是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重要來源的電價附加,目前征收額度標準不夠,即使從每千瓦時1.5分錢提高到1.9分錢,仍無法滿足補貼需求。征收標準的每次調整手續繁復,周期很長,還存在很大爭議。
另一方面是因為電價附加并不能按時足額征收上來,很多自備電廠用電,還有一些省市都不按要求上繳,導致該收的收不上來。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導致了補貼拖欠,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底,全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77GW,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為149GW。可再生能源補貼不能按時發放,影響了新能源發電運營企業的現金流,尤其對于光伏企業更加嚴峻,因為補貼資金占到光伏電價的近70%,而目前光伏項目納入補貼目錄裝機占比僅為44%,遠低于風電的71%,很多光伏項目2年沒有拿到補貼。
而且,現在的補貼方式,隨著電力體制改革進展,也需要做改變。按照電改的方向,電價會逐步取消政府定價,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價格形成機制,現在政府制定的火電標桿電價會逐步取消。所以目前在火電標桿電價基礎上的補貼方式,需要做出相應調整。補貼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會嚴重影響投資的積極性,最終影響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自主承諾減排目標的實現,貽誤光伏風電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一個正在冉冉升起的,本可以領先全球的戰略新興產業可能因此而夭折。
因此,國家希望通過引入綠證制度作為補貼制度的補充,以緩解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突出難題。
(圖片來源: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
中國的綠證制度目前還處于試行階段,到底該如何將這一新鮮事物推廣開來,并取得成效,是今后一段時間內政策制定者應該多多思考的問題。但就現在來看,中國的綠證制度將如何推行呢?答案是分四部分。
建立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體系。國家將鼓勵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在全國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認購平臺上自愿認購綠色電力證書,作為消費綠色電力的證明。根據市場認購情況,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