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了一半,現在對于中國新能源銷售數字,也是從眾多角度來看和思考,把各方數據摘錄和對比,還是有一些很有趣的發現。
第一部分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數據
1)乘聯會數據和中汽協的數據
2)乘聯會數據與Ways數據比較:前者是廠家報的數據,后者是零售數據
PHEV數據對比
EV數據對比
這兩組數據的差異可能是出廠批售和零售的區別。Ways的數據涉及到不同城市的購買量,相比車企整個批售的數據,在新能源汽車各種手續和上牌過程方面存在一些差異。所以實際的情況應該有一個比例。
車型分布圖可以看到國內外的取向差異
第二部分 各地的城市情況
1~5月的城市情況
1~6月的城市情況
Ways的這張圖里面可以傳遞出很多信息:
˙ 在公平提供PHEV和EV的市場,用戶偏向于購買PHEV
˙ PHEV與燃油車的價格差異,在上海的牌照驅動下可以去除
˙ 離開了通行權的補償,PHEV其實沒有太大競爭力
˙ 通行權的補償,對于消費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雙積分政策對廠家很重要,對消費者則還隔著一層
我們結合以下的數據可以看到,即使沒有補貼,未來合資的PHEV也會滲入進來:
如果再把上海單獨拿出來,其實單個城市能提供的市場容量也是有限的。
展望下半年,隨著北京的區域飽和,上海和各個限牌城市的控制,市場上量預計很難。其實隨著積分政策落地,這些車到底賣給誰,各位工程師和分析師們怎么看?筆者認為似乎無處可去。
另一方面,混動也慢慢隨著油耗上來了。
在這個領域競爭很殘酷。整套HEV系統豐田干到了1.2萬人民幣的成本,還是非常非常牛的。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