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認為是國內儲能的元年,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儲能產業的發展。一時間“儲能”成為新能源行業的一個熱詞,儲能企業也借助政策東風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涌現。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儲能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已經成熟?當前儲能企業的發展狀況又如何?近日,就這些問題,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了江蘇華富儲能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富儲能”)總經理助理吳戰宇。吳戰宇表示,用戶側儲能將成為我國儲能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先行軍。
記者:目前國內儲能企業的發展狀況如何?當前國內儲能市場存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吳戰宇:隨著我國低碳、綠色能源戰略的推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實,儲能的應用價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成為推進我國能源變革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技術亮點。儲能企業在今年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小高潮,在政策的支持下,儲能應用領域更加明晰,儲能項目規劃量大增,儲能廠商、用戶單位和投融資機構聯手積極拓展儲能的應用市場,探索儲能的多種應用模式,大力推動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儲能市場前景廣闊,未來將為我國經濟增長、綠色能源發展創造巨大的價值。但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產業,現階段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目前儲能系統的應用類型單一、應用市場機制不健全和缺乏體現其商品價值的定價制度,導致儲能企業利潤低、市場需求不明晰和可持續盈利潛力不足。借力政策、尋找儲能的多重應用市場,在應用中強化剛性需求,弱化成本障礙是儲能企業當前的主要目標。技術經濟性的提升、應用市場機制和定價體系的完善是未來的工作重點,而最亟待解決的是需要各方合力為儲能產業探索和挖掘多個可實現商業盈利的市場,實現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記者:目前國內儲能市場較成熟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哪些?
吳戰宇:目前,用戶側不僅是我國儲能應用的最大市場,也是持續保持高增長的一個領域。
安裝于工商業用戶端或園區的儲能系統是我國用戶側儲能的主要應用形式,主要服務于電費管理,幫助用戶降低需量電費和電量電費。在這些領域,儲能既可以與光伏系統聯合使用,也可以獨立存在。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是最主要的盈利手段,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需量電費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輔助盈利點。由于儲能系統成本有差異,各地區的峰谷電價差不同,因此項目的盈利空間也有差別。
從現有項目看,儲能系統的資產一般掌握在儲能廠商或系統集成商的手中,收入就是為用戶節約的部分電費。由于投資回收期較長,廠商或集成商的風險較大,同時還要支付項目的先期投入,壓力也不小。近期,投融資機構對儲能產業的滲透不斷加強,從關注逐步向合作轉化,由投融資機構參與的儲能電站建設模式不斷涌現。
隨著儲能成本的進一步下降,電改政策紅利的顯現(例如峰谷電價制度的完善、尖峰電價的制定、需求側管理等補償機制的建立以及電力市場用戶側多種增值服務開展等),儲能細分市場在不斷開發和應用深化。
記者:華富儲能的發展情況怎樣?目前的商業模式是什么?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吳戰宇:華富儲能目前大力發展儲能系統,已經形成了以鉛炭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為基礎的先進的標準化儲能系統,系統容量最高可達到1.22兆瓦時及1.34兆瓦時。該儲能系統已經在國內外重大儲能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年度銷售接近1億元,累積了豐富的使用及現場安裝、維護經驗。
公司主要商業模式為儲能系統整體銷售及聯合投資。
儲能產業的發展初期,企業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國家在這方面的補貼,補貼可以促進大企業做一些規模化項目,助推儲能技術上的革新。
記者:對儲能的補貼方式您有哪些建議?
吳戰宇:對于棄風、棄光嚴重的地區,建議按儲能對提高新能源消納的比例進行補貼;對于電站投資方,建議進行直接補貼,按容量計算,項目由當地經信委或者電力部門協同驗收;給予使用儲能電站的用戶,在儲能充電時谷電電價優惠,提升谷電利用率;使用儲能電站用戶單位,因充電變壓器按需交費超容部分減免,為避免騙補可以聯合當地經信委和電力公司協同對項目跟蹤驗收;峰谷價差低于0.7元的建議給初裝費補貼,峰谷價差在0.9元的建議按電量補貼或者充電超容量費用減免。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