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儲能技術作為未來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技術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眾多業界人士指出,密集釋放的政策紅利再定調儲能戰略地位的同時,也再次提升其發展重要性。
密集政策紅利強勢定調儲能踹出“臨門一腳”
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尋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進方法,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首要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來說,既有節能減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長以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儲能產業。
儲能“革命性”效應引發關注
眾所周知,儲能在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電力市場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被稱為能源轉型變革最后一公里的儲能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的發、輸、配、用的各個環節。在電網調峰調頻、新能源消納、分布式能源發展以及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等重要領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儲能的發展愈發引起各方關注。儲能技術一旦有所突破,不僅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甚至未來可能替代電網,儲能技術的革命意義有目共睹。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由于儲能系統千差萬別,其作用難以量化,這也導致其定價體系十分不明確。儲能能否真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最有效率的支持就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證明和發揮儲能自身的優勢。
政策紅利為儲能強勢定調
密集釋放的政策紅利連續定調儲能戰略地位。尤其是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并強調了儲能的五大任務,更是將儲能的快速發展推至快車道。
隨后,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俢炳林5月份時曾透露《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修改完善,爭取盡快發布,有望對產業的發展形成實質性的推動。
突破標準瓶頸,踢出臨門一腳
雖然儲能技術發展如火如荼,但卻各有優劣。中國智慧能源(600869)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際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趙宇光指出,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儲能技術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也沒有一款經濟性、耐用性、環保性都合適的電池符合儲能要求,現有的電池只能暫時滿足電動汽車的最基本需求。
也有專家建議,應把有限的資源集中于推動有前景的技術路線,同時要關注用戶的需求,通過引入金融資本、推動市場化價格機制形成,為儲能創造良好的“生態發展環境”。
不難發現,儲能技術路線和技術產品眾多,而行業標準的缺位,會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致命障礙。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缺少自律的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的苗頭已初現端倪。為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可以預見,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隨著儲能技術的示范項目越來越多,不少企業開始加大力度布局,開拓儲能市場,進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業模式。但從儲能發展目標和任務來看,行業依然處于發展示范期,商業化亟待加速。可以說,中國儲能產業的發展距離真正爆發仍缺乏“臨門一腳”。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