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不容忽視,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推動能源轉型變革,既是順應世界潮流的大勢所趨,也是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確立了“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國策。
“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能源轉型變革步伐明顯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能源發展改革呈現嶄新局面。”8月17日,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在“2017第七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致辭中說。
他提到,2013~2016年,我國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4.2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4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5.3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約14.6%,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時期。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煤炭消費比重比去年同期繼續下降0.6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約11.7%,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約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0%,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21%、75%,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分之二天然氣市場有待開拓
在8月19日舉行的2017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發布了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以及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共同編制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多位與會者指出,加快推動天然氣發展,是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戰略舉措和現實選擇。
根據《報告》,2016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05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幅度達6.6%,增速超過2015年,天然氣的一次能源消費占比增至6.4%。其中,受氣價走低、清潔取暖和新型城鎮化等利好推動,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消費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16年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的天然氣消費量分別由2015年的628億立方米、284億立方米增至2016年的729億立方米和366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占比分別由32.5%、14.7%升至35.4%、17.8%;工業燃料消費量712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中占比達34.6%;化工用氣略有下降,為251億立方米,占比從14.6%降為12.2%。
對此,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指出,天然氣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主體能源綠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礎。2020年要實現天然氣一次能源占比10%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我國13.7億人口,按去年約2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總量測算,現在涵蓋的人口是4億多,即當前天然氣供應只能滿足全國1/3人口的需求,還有2/3的市場需要開拓。”
他強調,為兌現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巨大潛力,要實施城鎮燃氣工程、天然氣發電工程及工業燃料升級工程;同時,還要加大常規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和利用,增強國內供給;要加快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要加大儲氣調峰建設,大幅度提高儲氣調峰能力。
據該論壇,油氣改革一攬子政策不久或將密集落地:油氣管理體制改革的規范性文件正在研究制定,國家能源局已將油氣管網互聯互通相關文件下發至地方,同時將出臺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立天然氣調峰市場機制的意見,并且醞釀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
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要早準備
當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我國清潔能源的飛速發展、傳統能源轉型升級、能源金融體系的構建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逐漸增長的國際能源合作趨勢與機遇。
“2017第七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論壇上,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指出,我國是世界重要油氣消費大國,我國的油氣進口不僅關系到國際油氣供求格局,而且影響到地緣政治變動。需要我們用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看待和處理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問題。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在2040年達到8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到2030年將達54%。與此同時,曾經的能源進口大國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這一深刻變化勢必給我國的全球戰略和外交政策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季曉南表示,在看到我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要看到和分析油氣對外依存度提高對我國經濟和外交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的臨界點需要不斷進行再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抓緊制定油氣供應安全相關的應對預案。
“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能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能源供給更好適應能源消費需求的變化,增強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季曉南建議。
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也是為什么我國需要進入石油天然氣的國際市場的重要因素。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在鼓勵開展的境外投資一項明確提出:在審慎評估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妥參與境外能源資源勘探和開發。
論壇上,北美油氣投資專家星能國際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非常規油氣和新能源研究院特聘教授金曉春列舉了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相關經驗,并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開放的市場,是值得去爭取的。他還表示,應該對今后一段時期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充滿信心。“2016年,全球油氣勘探處于歷史最低位,也預示著在2020年可能會有一個大的產量缺口,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展望未來,我國既是國際資源的分享者,也是世界油氣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承擔者。“這需要我們認真審視國家的能源戰略和產業政策、貿易政策、價格政策,認真思考如何從體系上保障油氣安全,如何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切實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金曉春說。
引領能源變革要進行系統創新
當前,資源和環境約束成為制約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難題。主動破解困局,加快以清潔低碳和智能高效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能源轉型,成為全球性的重大戰略行動。
“推動我國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要做好包括節能優先、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開放的合作在內的‘五個堅持’。這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革命戰略思想的重要實踐。”努爾·白克力如是說。
在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經濟發展逐漸穩定的形勢下,我國能源轉型進展明顯。2016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3.6億噸標準煤,同比僅增長1.4%,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速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達到13.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超過兩億千瓦煤電機組實現節能改造,超過一億千瓦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改造;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36.4%。“但我國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從我國的國情、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出發,來審視和推動我們國家的能源轉型。”
新奧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認為,只有從理念、結構、模式上進行系統的創新,創建現代能源體系,才能引領世界能源變革。此外,還需樹立以創新實現彎道超車的意識,加大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和支持力度;同時,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加大新型標準體系建設支持力度。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