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內國際環境、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瞻遠矚提出的宏偉戰略構想,是一項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外交意義。“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無疑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確立了一個大方向,也為能礦企業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良好機遇。
“一子落而滿盤活”
從國內發展來看,“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前提條件,在區域合作新格局中尋找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可謂“一子落而滿盤活”。
首先,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新的合作格局將進一步深化市場融合、豐富市場形式、擴充市場功能、完善市場機制,并顯著提升交易的廣度、深度和規模,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其次,能夠促進我國全方位開放。一方面促進區域貿易發展,從靜態上帶來“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從動態上實現“市場擴張效應”和“促進競爭效應”;另一方面通過改善對外貿易結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東部地區產業發展“騰籠換鳥”奠定基礎,為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做好鋪墊。
第三,能夠引領國內不同區域逐步走向均衡發展狀態。通過“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的有機串聯并發揮作用,通過海上互聯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機制以及海洋經濟合作等途徑,改變我國西部地區一直以來遠離中心市場的局面,進而扭轉發展的區位劣勢,同時也使東部地區在原有發展基礎上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而東西部的整體協同又能夠在國內不同區域形成既有內在驅動力又有外部拉動力的發展狀態。
能礦行業發展迎新機遇
在全球礦業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將給礦業帶來以下幾方面的發展機遇。
1.能源企業迎來建設與并購曙光。
由于世界能源市場重心逐漸東移,從而中國成為能源地緣政治的中心,能源企業將是“一帶一路”合作的主力軍。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愿景與行動》中專門提及的“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等。能源企業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金融扶持、并購和整合等方面會迎來更好的契機,促使能源合作由雙邊走向多邊,走向互利共贏。
2.鋼鐵業將借力“走出去”。
“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投資大,能源、高鐵、核電等裝備制造會帶來大量鋼鐵需求,一方面可推動鋼廠“走出去”,在外建廠緩解國內產能過剩,還可利用國外部分地區優越的礦產資源,減少成本。另一方面,“一帶一路”也可促進產量轉移,加強跟亞洲、歐洲、非洲等國家的合作,促進鋼材的出口,從而緩解國內供需矛盾。同時刺激鋼廠往西部、沿海地區轉移,改善國內鋼鐵業的產業布局,利于鋼鐵業的長期發展。按照“無錳不成鋼”規律,錳業的去產能化將得到緩解與調整。
3.有色金屬將添新動力。
新常態下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仍面臨著突出的“雙擠壓、三約束”(“雙擠壓”即價格上不去、成本下不來的雙重壓力,“三約束”包括產能過剩約束、技術水平約束和生態環保約束)局面,生產、消費、投資增長緩慢,產品價格將持續弱勢震蕩,企業經營難度依然很大。借助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走出去”,瞄準“低品位”礦山開發、擴大有色金屬應用等技術需求攻關,打破資源環境約束瓶頸;同時,實現跨行業的融合,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耦合,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愿景與行動》提到,“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此電力投資利好消息的釋放,無疑為有色金屬行業迎來一場新的機遇期。
4.黃金行業將獲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黃金資源豐富、需求旺盛,在投融資和貿易方面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黃金交易有可能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商貿交易的重要契合點,范圍遍及東南亞、獨聯體、非洲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隨著黃金國際板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黃金市場的定價權將不斷擴大,影響力也不斷加深,國內的黃金企業將迎來重大的機會和挑戰,若充分利用好國家擬將黃金發展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機遇,將會給未來的黃金產業帶來長足發展。
5.地質工作將大有可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礦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給基地,在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2014年,中國地調局將“一帶一路”基礎地質調查與信息服務計劃列入即將全力推進的“九大計劃”(現為“十大計劃”)之中。據了解,該計劃分為周邊國家重要成礦帶對比研究、全球礦產資源地球化學與遙感調查、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綜合與服務等三大工程,此計劃圍繞著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伊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新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等6條經濟走廊及海上戰略支點布局。通過對涵蓋區域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這一系列具有戰略高度的地質工作的目標非常明確:建立完善全球地質礦產和投資條件數據庫,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資源勘查和開發政策提供可靠的地質礦產基礎資料數據,為國內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提供戰略靶區;同時,指導我國邊境地區地質找礦和資源環境評價,提升地質礦產國際合作的層次和效果。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