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9月17~18日,以“塑造新模式•激活新動能”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暨2020綜合能源展覽會”在山東濟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能源網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會上,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能源署(IEA)原署長高級顧問楊雷發表了主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論壇演講實錄進行整理,標題為編者所擬。
楊雷:非常感謝李主任,也非常榮幸來參加今天這個論壇,來與大家學習,我看到這么多企業,有這么高的熱情,確實是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我今天來給大家首先分享一下我們轉型的形式。
這第一張片子也算是像李俊峰主任致敬。我今天談的跟大家不是分享情懷,而是看一個能源轉型的形勢。歐洲最近幾個月里面陸續出臺了各種法規和政策,明確的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這樣一個目標和它的具體路徑,剛才夏瀾女士也多次提到她們公司的戰略。
在2012年的時候,這張圖上可以看,當時歐洲提出來爭取到2050年減排80%,可是經過這短短的8年,不管是技術的進步還是各種形勢的變化,他們已經能夠雄心勃勃提出到2050年零碳,這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樣的形勢呢?如果中國不能夠跟上這樣減碳的步伐,那么碳關稅,碳標簽,就會成為新的國際能源投資和貿易的壁壘。我們想成為一個一流國家或者引領者的想法,跨不過這個壁壘,那就是水中花。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當然美國對我們現在很不友好,盡管他們退出了《巴黎協定》,可是他們這幾年減碳的實際效果還是非常大,加州甚至提出2045年實現0碳的目標,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發展的國際環境,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國際形勢。
所以我們今天談可再生能源也好,談分布式能源也好,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形勢,把這樣一個圖展現給大家。其實在疫情以前的時候,在工業革命以來有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就是低碳能源,煤炭能源第一次超過了在發電量的比重。我們可以看到右面的曲線,英國說要實現完全告別煤炭時代,這是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年里年均15%以上的速度降低煤炭的消費,告別煤炭時代,對它來說已經是成為現實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今后國際競爭的背景。我把這張圖展現給大家也是能夠凸顯這樣的感受。這是剛剛結束的國際能源署召開的全球的主要國家能源部長峰會,在這個會上提出在疫情后的時代,如何應對能源轉型的形勢。我們可以看到聯合國秘書長還有國際能源署的署長,美國的能源部長中國的能源部長,很多能源部長參加這個會,他們也號召要用低碳清潔的方式,來促進我們經濟的復興,促進能源的轉型,我能夠感受到在各個國家展現自己的方法和目標的時候,這樣一種非常強烈的氛圍,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今后能源發展面臨的一個長期的國際形勢。
我非常愿意跟大家再分享下面這張多媒體,這是在國際能源署參與做的研究。剛才杜院士也說到,我們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比如說2030年實現25%這樣一個愿景,甚至到2050年超過一半,我們要面臨的一個障礙是什么呢?就是我現在來跟大家看,在去年的時候,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部發電的比例達到了8.9%,今年肯定是超過了9%,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天花板的檻上,原來的時候,國家電網一說5%的可再生接入,因為它是變動的,不管是風還是光,有的時候就沒有了,有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話對電網造成這樣波動性的挑戰,過去說5%是一個檻,其實大家看到人家德國都能實現一半以上了,這不是一個問題。實際上是這樣的,在階段劃分做的每一個理論分析的情況下,跟顯示的吻合度非常好,在5%以內的時候是可以通過調度解決的,我只要把調度好了,就可以實現甚至是100%的可再生能源并網。可是超過了5%,就是在10%以內的時候,恰恰中國處于這個階段,其實也是大部分國家所處的階段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靈活性改造大家也很熟悉,國家上千億補貼火電靈活性的改造,就是為了能夠變動性的光伏和風電,并網的時候提供支撐,這樣的話需要增加投資。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壓力變的是越來越大,現在甚至有人說,在能源局開會的時候,為了實現這樣的光伏和風電95%以上最后這些并網,它付出的代價已經高到了步入棄掉它,你不能說是現在光伏和風電不好,他們能夠平價上網甚至比火電還要便宜,如果他們不能夠很好的并網,不是他們有問題,是你的系統有問題。這個系統再做什么樣的努力呢?這個階段要動員整個系統的靈活性,這就是包括了最重要的方面需求側,也就是我們分布式新能源所在的領域,要在需求側能夠進行靈活的響應,能夠和供應側一樣,也是剛才說的虛擬電廠這樣的概念,能夠做出更加靈活的反應,這樣的話我們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網能夠實現新的發展,但是在這個系統中我們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如何能夠動員需求側的靈活性,這里面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電力的市場化,如果沒有一個開放的市場,需求側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非常難以構建的,我覺得在座的可能是感同身受,其實國家也對這個地方非常重視,張局長帶著我們做的很多政策的研究和初步的政策,包括現在我們從電力的市場化改革,盡管大家可能覺得還是不夠,可是我覺得確確實實的是在有堅實的進展,應該說從中央政府尤其是高層,這種決心和力度,我覺得一定是在十四五期間獲得更大的體現。
這個也是給大家展示一個簡單的案例,在需求側的智能充電。如果要是電動汽車到2030年達到一億輛的規模的話,同時充電負荷將會達到20億千瓦,這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要有這樣的智能充電,甚至是V2G,對電網進行反過來調頻,調峰量的服務,才能真正實現這么一個高比例的靈活性的用戶,跟我們所有在座的分布式能源產業提供巨大的商機,而是越來越多的這樣一種智能用電的系統,包括電動汽車,包括儲能,也包括氫能等等,都會在這個系統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也形象的來做了這樣一個展示,能源的價值不是光是一度電值多少錢,或者一方氣值多少錢,會根據它的時間、地點,或者能夠提供的附加服務,能夠展現出更大的價值,我覺得這也是市場化改革所要賦予的。
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方向,我覺得這就是班門弄斧了,因為大家都在這個領域內工作。我們就是強調這個概念,分布式能源是現代智慧能源的基本單元,這個在國際能源署的時候,形成這樣一個口號,我覺得多年過去看也更加的能夠反映這樣一個理念。
我們分布式能源要解決的,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一些啟發,這是國際能源署做的預測,最下面的線,如果能夠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或者說聯合國說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面這個綠線。而目前這個狀況,上面那根線排放的強度,如果要把排放降下來,可以看到如果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37%的貢獻來自于能效的提高,而32%是可再生能源的貢獻。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能效要超過所有可再生能源的貢獻,也就是說能效是第一能源,這個說法不僅是一個口號,是一個堅實的基礎。
怎么提高能效呢?過去傳統的能源服務公司都是節能公司,搞點節能改造。而在今后展現更廣闊的空間時,根據好多企業也都講到了,他們如何能夠打通了行業的壁壘,能夠實現更加集成綜合的服務,我覺得這個方向是特別正確的,而且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數字化。因為數字化,尤其是數據服務的能力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也給我們賦予了一個新的可能性,就是能夠用更加數字化的技術,尤其是掌握需求側的變化,這樣的話才能夠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可再生則可再生。剛才張局長強調打破不同資源行業之間的壁壘,電、氣、熱甚至一些市政的基礎服務,甚至將來可能在氫,這些都是要能夠不斷地跨界融合的,當然這中間不是一蹴而就,但是我看咱們企業做的很多努力,有很多最佳的實踐,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進行分享,也不光是讓政府做出什么樣的政策改變,我覺得地方政府可能能夠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我們也看到,不光是咱們傳統的能源企業,這是華為的一張片子,他們做的我看都是分布式能源的愿景。他們把一個廣東設計院的院長也是一個老朋友他們挖到華為去做了首席能源官,包括谷歌,特斯拉等等這些數據的公司其實都在做能源。我們傳統能源企業,如何能夠在數據化的時代里能夠乘著這個東風,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覺得這里面肯定說將來誰在顛覆一個能源的未來,也許還是在座的各位,也許另有其人,但是我覺得他們都在給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不僅是競爭,也更多的是有合作。
說到大家的商業模式,從技術的應用性,大家有一條肯定應該是比我理解的更深,一定是因地制宜,一定是把用戶放在真正上帝的角度。過去不用管你咋用,今后我覺得越來越能夠理解客戶的需要,是我們一切模式的出發點,不管是我們應用什么樣的技術,應用什么樣能源的資源,還是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依托什么樣的支持,我覺得這一點都值得在座的思考,這個地方也沒有辦法來給大家展的更開,但是我覺得確實是互相的借鑒學習,尤其是包括像國際先進企業學習,像安吉公司這樣的是長期做這樣的轉型努力,我就看安吉公司把自己的天然氣產業都賣掉,專注的做能源服務,好幾年過去了,我覺得確實給我們做出很多樣子來看。
我們的政策,各種環境都在優化,給我們提供了更加好的條件。各種成本的降低,我覺得應該說,沒有什么是容易的,大家面臨這么多年各種各樣的困難,確實都在發展和壯大,也確實是有了困難了才能夠彰顯我們企業的能力,要不然等各種條件都充足的時候,可能發展的形勢就更不一樣了。
剛才杜院士講到理念的轉變,我特別的贊同。我也給大家分享最后這么一個小故事。這個人是叫布蘭特,他有一個壯舉,在2016年的時候駕駛的太陽能飛機環行了世界,是不間斷的飛行很多天,靠的是光伏和儲能,他不是能源專家,他是一個心理學家,他做這個事完全是通過他的觀察,他給我講的一些話我印象很深,他說你看我在天上遇到的困難肯定比你們在地上的多,他在天上跨越太平洋的時候,曾經和聯合國秘書長有個空中的通話,他說我的飛機沒有搭載一名乘客,以后可能會。但是我搭載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們不用異地化石能源也能夠實現全球航行,他就說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思維的定式,我們能做到的比我們想的還要多。
我就給大家簡單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